
(1).遥远貌。《韩诗外传》卷五:“邈然远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乐也。”《晋书·孔坦传》:“深明足下慷慨之怀,深痛足下不遂之志。邈然永隔,夫復何言!” 唐 白居易 《寄行简》诗:“相去六千里,地絶天邈然。”亦指久远。 宋 叶适 《宿石门》诗:“邈然百世后,未忝骚人风。”
(2).高远貌。《三国志·吴志·步骘传》:“至其纯粹履道,求不苟得,升降当世,保全名行,邈然絶俗,实有所师。” 晋 陶潜 《咏贫士》之四:“ 袁安 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荫卧林薄,邈然自怡。” 宋 秦观 《财用上》:“士大夫矫枉过直,邈然以风裁自持,不復肯言财利之事。”
(3).犹茫然。《文选·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张铣 注:“率尔,谓文速成;邈然,谓文迟成也。” 北周 庾信 《贺新乐表》:“若使详其音律,是所邈然,但能记其鏗鏘,於斯为幸。” 清 曾国藩 《林君殉难碑》:“又明年, 国藩 师次于此,弔君殉难之所,寻逝者之白骨,邈然其不可復识矣。”
(4).懵懂貌。 唐 韩愈 《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復拜中书舍人,既至京师,儕流无在者,视同列皆邈然少年,益自悲。”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所接皆邈然少年,无可论旧事者。”
"邈然"为汉语书面语词汇,主要有两层核心含义:
一、空间与时间上的遥远状态
二、情感与心理的疏离状态
该词常见近义词包括"渺然""旷远",反义词有"切近""亲昵"。在古诗文中的运用往往营造苍茫悠远的意境,如李白《古风》"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参考来源:教育部《古代汉语词典》(2014版)、中华书局《汉语大词典》网络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数字平台。
“邈然”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iǎo rán,其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综合解释:
遥远貌
形容空间或时间上的遥远。例如白居易《寄行简》中“相去六千里,地絶天邈然”,强调地理距离的辽远;宋代叶适《宿石门》中“邈然百世后”则指时间久远。
高远貌
多用于形容品格、境界的高远超脱。如《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提及“邈然絶俗,实有所师”,陶渊明《咏贫士》中“邈然不可干”均表现人物精神层面的高洁。
茫然、恍惚
指思绪迟缓或模糊不清的状态。陆机《文赋》中“含毫而邈然”形容文思迟滞,张铣注:“邈然,谓文迟成也”。
懵懂貌(较少见)
此义项在古籍中使用频率较低,如汉典提到“懵懂貌”,但具体例证较少。
典型用例: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侧重。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汉典》《韩诗外传》等来源。
奔叛璧联不再层秀蝉鸣黍持迟笞棰痴箭笞杖徒流媰孀从父兄单人独马低庳碇泊都赫风吹浪打佛牙负恩昧良浮漂革辛管取固体物理学捍圉火不思简而言之介虫节刌嗟愤结籽竞选开坛看盏口舌闚边来裔良辰吉日列列鲁道臝葬码子女主呕泄漆吏情见力屈情焰倾摇懈弛覃志荣忭三德三副沈珠浦守数树薯替力頽气无甔石污壑呜呜声戏彩撷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