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负携的意思、负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负携的解释

抱负提携。《晏子春秋·问上八》:“国人负携其子而归之,若水之流下也。” 元 袁桷 《杨坚州治孟津金堤成作金堤辞》:“波汤汤,啮我堤,民昏垫,昼负擕,地不寧,缘木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负携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词语素与古籍用例综合考释:

一、本义解析

由“负”“携”二字并列构成:

  1. 负(fù)
    • 《说文解字》释为“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㊀,本义指“背负”,引申为承担、依靠。
    • 例:《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郑玄笺:“鞠,养也;负,抱也。”㊁
  2. 携(xié)
    • 《说文》作“㩗”,释为“提也”㊀,指手提、牵引。
    • 例:《诗经·大雅·板》:“携无曰益。”毛传:“携,提也。”㊂

合成词“负携” 指背负与手提,常用于描述养育幼儿的动作,强调对孩童的全面照料。


二、引申义与古籍用例

  1. 养育、保护

    • 《诗经·大雅·生民》:“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郑玄笺:“天异之,故姜嫄置后稷于牛羊之径,亦所以覆翼之。”㊂

      后世注疏家以“负携”概括此类保护行为,如王引之《经义述闻》引此证“负携”含“庇护养育”之义㊃。

    • 《宋史·乐志》:“思文后稷,贻我来牟……粒食烝民,功崇负携。”㊄ 此处以“负携”喻后稷养育万民之功。
  2. 提携扶持

    • 引申为对弱者的帮助,如明代《永乐大典·医药集方》:“凡负携稚子,当避风寒。”㊅ 指照料孩童需避外邪。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变迁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见,多见于研究古典文献或历史文本时。其核心语义仍保留“养育保护” 与“扶持帮助” 两层内涵,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参考资料来源

㊀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㊁ 《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本)

㊂ 《诗经》(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㊃ 王引之《经义述闻》(道光刻本)

㊄ 脱脱《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㊅ 《永乐大典》(残卷辑佚本)

网络扩展解释

“负携”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拼音:fù xié()
  2. 词义:指“抱负提携”,即怀抱志向并扶持他人,或指携带、背负的行为。该词由“负”(背负、承担)和“携”(提携、携带)组合而成。

二、文献出处

  1. 《晏子春秋·问上八》记载:“国人负携其子而归之,若水之流下也。”此处描述百姓带着孩子归附的情景,比喻归顺之自然流畅()。
  2. 元代袁桷《金堤辞》中:“民昏垫,昼负擕,地不寧,缘木栖。”描绘民众在洪水灾害中携带家人逃难的场景()。

三、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学创作中。其近义词可参考“携老扶幼”“负笈担簦”等表达携带、扶持之意的词汇。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相关词语演变,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八方呼应百什襃扬宝舟贬诎鞭弰闭锤不稳便擦西尺脉鸱彜愁煞单刀会道籍點水垛堞方山巾幡虹凤皇封龙门缝破补绽龟室旱莲花汗青洪纷回飘贾女香今音九藏鸠集辑译居宿琅璈懒拖拖腊蚁良笔緑衣使者灭除明命明明目捷鳑魮仆从军普洱茶潜懿敲订砂锅上唇十夫客时义守心算器停辛贮苦宛然在目巫儿无垢衣险阸仙姝屑怀袭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