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匡卫的意思、匡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匡卫的解释

扶持护卫;环绕护卫。《汉书·天文志》:“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泰一之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后句四星,末大星正妃,餘三星后宫之属也。环之匡衞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身不能以道匡衞,思患预防,愧叹之深,言何能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遂斩 超 、 雅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苏峻 逼主上幸 石头 , 雅 与 刘超 竝侍帝侧匡衞。”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灵驾幸温汤状》:“官曹尽復於田莱,殿宇半堙於巖谷。深林有逸才之兽,环山无匡衞之庐。” 王国维 《和巽斋老人伏日杂诗》:“南流河属地,西柄斗垂天。匡衞中宫斥,棓枪复道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匡卫(kuāng wèi)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阐释:

一、本义:匡正护卫

指通过规劝、扶持等方式维护秩序或保护对象。

典籍依据:

《尚书·周书·毕命》载:“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匡卫宗周。” 此处指周公通过教化殷商遗民来护卫周王朝的统治。

《汉语大词典》释为“匡正保卫”,强调以纠正偏差实现护卫目的(第二册,第635页)。

二、引申义:禁卫军队

特指古代负责宫廷及君主安全的精锐护卫部队。

历史用例:

《宋史·职官志六》记载,宋代设“殿前司”与“侍卫亲军”作为核心匡卫力量,职责为“扈从乘舆,宿卫宫禁”(中华书局点校本,卷166)。

《古代汉语词典》释义为“禁卫军”,突出其军事护卫职能(商务印书馆,第420页)。


学术补充:

“匡”字从“匚”(fāng,受物之器)从“王”,本义为矫正器物,引申为扶正秩序;“卫”甲骨文象环绕城邑守卫之形。二字组合体现“以规正达护卫”的治理逻辑,后凝结为专指禁军的制度术语。


参考来源:

  1. 《尚书·毕命》全文及注释(国学大师网)

    http://www.guoxuedashi.com/shangshu/bm.php

  2.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635页,上海辞书出版社
  3. 《宋史·职官志》点校本,中华书局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734099

  4. 《古代汉语词典》第420页,商务印书馆

    https://www.cp.com.cn/book/7e1f7c5f-6.html

网络扩展解释

“匡卫”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扶持护卫或环绕护卫,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古籍用例与语境

  1. 天文象征
    《汉书·天文志》提到“环之匡衞十二星,藩臣”,描述紫微垣周围十二颗星如藩臣般环绕护卫天极星,体现“匡卫”的环绕护卫之意。

  2. 人身或政治保护

    • 《世说新语·言语》中“身不能以道匡衞”指以正道守护君主或国家。
    • 南朝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政事》时,用“匡衞”描述臣子侍奉君主时的护卫行为。

三、扩展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书》《世说新语》等原典,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案晷扳倒邦族八韵诗编着罢士不彻头猜畏持重邓浆底儿掉东旭防尘发洋财发语词负弦高谭给与觥筹交错观音竹挂秦金豪溢横拖倒拽坏坯子昏邓邓瓠丘涧槽僭黩嚼咽家生婢子鲸骞景山捐国可虞糲糠凌车炉渣緑头鸭马筴千万潜仙耆阇邱岳峰髯蛇纫箴肉头肉脑入相上囿私短四门松台铁掌统押土眼瓮牖五色气诬托诡挂武尾橡皮膏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