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采苹的意思、采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采苹的解释

(1).采集浮萍。《诗·召南·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 清 厉鹗 《苹洲和鲍明府》之一:“日落采苹去, 江 南春色明。”

(2).《诗·召南》篇名。《诗·召南·采苹序》谓“《采苹》,大夫妻能循法度也。”《左传·隐公三年》:“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后因以“采苹”赞美德行。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学士挽辞》:“种橘园林无旧业,采苹洲渚有新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采苹”是汉语中具有文学意蕴和历史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源与字义

“采”为动词,本义指摘取、收集,引申为选择、采纳之意;“苹”在古代指四叶菜(蘋科植物),又称“田字草”,常见于浅水区域。二字组合为动宾结构,字面含义即“采集苹草”,见于《汉语大词典》中对“采苹”的释义(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二、《诗经》中的文学意象

“采苹”是《诗经·召南》的篇名,诗中描写女子采集苹草用于祭祀的场景,如“于以采苹?南涧之滨”。此处的“采苹”既是劳动场景的写实,也暗喻女子遵守礼制、虔敬祭祀的德行,被后世视为礼仪文化的象征(来源:《诗经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三、历史典故与人物代称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之妻名为“采苹”,因她“衣苹而食菜”的简朴生活成为贤德典范。后世文人常以“采苹”借指品德高尚的女性(来源:《左传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四、文化内涵的延伸

唐宋诗词中,“采苹”逐渐脱离具体植物意象,转为表达隐逸闲适之情。如柳宗元“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等句,均化用“采苹”营造超脱尘俗的意境(来源:《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采苹”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如下:

一、本义:采集浮萍

“采苹”原指在水边采集浮萍的行为。浮萍在古代常被用作祭祀或日常食物,如《诗经·召南·采苹》中记载:“于以采苹?南涧之滨。”清代厉鹗的诗句“日落采苹去,江南春色明”也描绘了这一场景。


二、《诗经》篇章与引申义

  1. 《诗经·召南》篇名
    《采苹》是《诗经·召南》中的一篇,内容描述贵族女子遵循礼法准备祭祀的过程。《毛诗序》称其主题为“大夫妻能循法度”,强调德行与礼制的遵循。

  2. 象征美德
    后世以“采苹”借指品德高尚、恪守礼法的行为。如《左传·隐公三年》将《采苹》与《采蘩》并列,喻示“昭忠信”的道德典范。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采苹》诗文内容,可查阅《诗经》原文或相关注释版本。

别人正在浏览...

百恶半岛谤说背花边罅逼胁毕业会考闭隐不给命不徒超凡尺郭丑侪撢人导先跌跤丁籍递谢风声妇人给粟工具灌米汤归藏贺彩合酪灰移火变讲席贱恙较定骄生惯养寄言烈祖临遣隆邈罗络没张没致灭拂鸣驺民徒暮去朝来那样内消片时窍穴轻荷敺祓趋蹡日圭戎帐弱电若兹上货深中肯綮十八侯送日宿赋投其所好望拜委化鲜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