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仪的意思、法仪的详细解释
法仪的解释
亦作“灋仪”。法度礼仪。《周礼·夏官·小臣》:“小臣,掌王之小命,詔相王之小灋仪。” 郑玄 注:“小法仪,趋行拱揖之容。”《墨子·法仪》:“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是夜而六宫承式,厥明而百吏受遗,草定法仪,兹实赖汝。” 郭沫若 《文艺论集·读梁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何以说到国家的起源上来,他偏要取消他万法归宗的上帝而创出什么‘民约论’来,自行破坏自己的规矩法仪,自行作恶呢?”
词语分解
- 法的解释 法 ǎ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
- 仪的解释 仪 (儀) í 人的外表或举动: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仪式。仪仗。司仪。 礼物:贺仪。谢仪。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仪器。 法制,准则:仪刑。“设仪立
网络扩展解释
“法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法度与礼仪的结合,既包含法律规范,也涉及社会行为准则。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法仪”由“法”和“仪”两字组成:
- 法:指法律、法规,强调法治和制度约束;
- 仪:指礼仪、规矩,代表社会规范和行为标准。
二者结合,体现法律与礼仪在社会治理中的共同作用。
二、延伸解释
-
古代文献中的用法
- 《周礼》提到“小法仪”,指趋行、拱手等礼节规范;
- 《墨子·法仪》强调“天下从事者不可无法仪”,认为法仪是成事的基础;
- 唐代元稹的制文中,“法仪”指国家礼仪制度。
-
哲学与治理意义
墨子将“法仪”视为客观标准,如工匠以绳墨为准则,主张效法“天”的公正无私,以此规范人类行为。
三、应用场景
- 社会治理:如“依~治国”;
- 个人行为:如“威~”“行礼如~”。
四、其他写法
亦作“灋仪”,属古字变体。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墨子·法仪》及汉典相关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二
《法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 指法律法规和仪式礼仪的总称,主要用于法律和宗教领域。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部首:⺮(竹)和⼝(口)
- 笔画:共10画
来源
- 《法华经》:其中提到了法律、仪式等内容,对名称的使用有所影响。
繁体
- 「法儀」
古时候汉字写法
- 「法」早期写作「珐」,后来形体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法」字。
例句
- 法仪庄重,彰显了正义与公正。
- 他严守法仪,始终如一地履行职责。
组词
- 法仪厅、法仪仪式、法仪之地
近义词
- 法规、法度、法式
反义词
- 无法、违法、抗法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安那其主义誖缪变心易虑播艺瘥昏称论陈抟侈意大间歇泉雕栏玉砌敌礼东岱独力恩德耳石感愧緪索苟敬贯头滚说国有制海沸江翻话剧皇介卉裳坚苦卓絶娇子借谊稽防金玉之言夔鼓来同滥冒历听六井芦菔牛山悲拍鞑喷散偏侧前古谦受益妻甥入苙圣洗螫虫湿纺枢密太尉硕画庶馐碎首填红悇悑萎绝卧处相假限钱小镇斜射洗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