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法仪的意思、法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法仪的解释

亦作“灋仪”。法度礼仪。《周礼·夏官·小臣》:“小臣,掌王之小命,詔相王之小灋仪。” 郑玄 注:“小法仪,趋行拱揖之容。”《墨子·法仪》:“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是夜而六宫承式,厥明而百吏受遗,草定法仪,兹实赖汝。” 郭沫若 《文艺论集·读梁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何以说到国家的起源上来,他偏要取消他万法归宗的上帝而创出什么‘民约论’来,自行破坏自己的规矩法仪,自行作恶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法仪是汉语复合词,由“法”与“仪”二字构成,其核心含义指法律准则与礼仪规范,强调社会行为的标准性与仪式性。以下是具体释义:

一、字义溯源

  1. 法(灋)

    古字形“灋”含“水”(象征公平)、“廌”(神兽獬豸,辨是非)、“去”(去除不直),本义为刑罚标准与行为准则1。《说文解字》释:“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

  2. 仪(儀)

    本义为容止节度,引申为礼节、仪式。《说文》:“仪,度也。”段玉裁注:“度,法制也。”指符合礼制的行为规范2。

二、现代释义

法仪包含两层含义:

  1. 法律与制度

    指成文的法规、制度,如《墨子·法仪》:“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强调治国需依法律准绳3。

  2. 礼仪与规范

    指社会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如《礼记》载“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体现行为规范与仪式程序4。

三、古籍用例佐证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3. 孙诒让. 《墨子间诂》[M]. 中华书局.
  4. 郑玄注, 贾公彦疏. 《周礼注疏》[M]. 上海古籍出版社.
  5. 中华经典古籍库(公开检索平台):www.guji.cn

网络扩展解释

“法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法度与礼仪的结合,既包含法律规范,也涉及社会行为准则。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法仪”由“法”和“仪”两字组成:

二、延伸解释

  1. 古代文献中的用法

    • 《周礼》提到“小法仪”,指趋行、拱手等礼节规范;
    • 《墨子·法仪》强调“天下从事者不可无法仪”,认为法仪是成事的基础;
    • 唐代元稹的制文中,“法仪”指国家礼仪制度。
  2. 哲学与治理意义
    墨子将“法仪”视为客观标准,如工匠以绳墨为准则,主张效法“天”的公正无私,以此规范人类行为。

三、应用场景

四、其他写法

亦作“灋仪”,属古字变体。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墨子·法仪》及汉典相关词条。

别人正在浏览...

百般折磨百舌儿班位惨尔插定谄侧陈兵澄绿除治刺刺不休当代帝学多许二和丰资梗碍根由贡布寡鲜谷雨萍孤竹君韩才花坛隳名简微骄奢淫泆季虎九拜蹻蹠刊字狼跋类神良工历始六嬖李仙盆溢披枷戴锁平衡木屏畏迫激绮梦劬瘽取舍两难睿聪萨满教山轿赡身省循狩岳巡方往载危殆唯识悟会五王闲章小师泄底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