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拒谏饰非的意思、拒谏饰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拒谏饰非的解释

拒绝规劝,掩饰错误。《荀子·成相》:“拒諫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自朝廷用 王安石 为相,变易祖宗制度,专以聚敛为急;拒諫饰非,驱忠立佞。” 毛6*6*东 《评蒋6*6*石在双6*6*节的演说》:“他找到了拒谏饰非的方法。”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拒谏饰非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拒谏饰非”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释义

指拒绝他人的规劝,并掩饰自己的错误。其中:

二、出处

最早出自战国时期荀子的《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意为君主若拒绝劝谏、掩盖过失,国家将招致灾祸。

三、用法与特点

四、与其他成语的区别

五、历史示例

北宋王安石变法时,司马光批评他“拒谏饰非,驱忠立佞”;清代洪亮吉也曾以此词劝谏君主。


该成语多用于批评当权者或管理者不纳忠言、掩盖过失的行为,警示人们需虚心接受意见,及时改正错误。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拒谏饰非》的意思

《拒谏饰非》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拒绝听取忠言,并对错误的行为进行掩饰、美化。形容人因自负、固执,不听劝告或反对声音,而自欺欺人,最终导致错误的结果。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拒谏饰非》成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拒:手部(扌)+句字头(己),共5画。

谏:言字旁(讠)+艮字底(艮),共7画。

饰:食字旁(飠)+易字底(⺏),共9画。

非:非字头(非)+己字底(己),共8画。

来源

《拒谏饰非》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七年》这篇古代史书中,用来描述了一个齐国的大夫公孙衍。公孙衍在受到贤臣的忠告时,却表示不以为然并予以拒绝,并试图掩饰自己的错误。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用,逐渐形成了成语《拒谏饰非》。

繁体

《拒谏饰非》的繁体写法为「拒諫飾非」。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拒谏饰非》的汉字写法为「拒諫飾非」,其中「諫」写作「谏」,「飾」写作「饰」。

例句

他拒谏饰非,导致公司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困境。

组词

辞谏、忠言、自欺、自负、固执、掩饰、美化。

近义词

愚昧自大、强词夺理、充耳不闻、故步自封。

反义词

虚怀若谷、倾听劝告、谦虚谨慎、接纳批评。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