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书箱。 晋 葛洪 《神仙传·封衡》:“有二侍者,一负书笈,一携药笥。” 唐 李贺 《送沉亚之歌》:“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 王琦 汇解:“书笈,书箱也。” 明 徐渭 《北台疏草序》:“曩巡 辽 ,草数简,入 绍 时,偶杂随行书笈中。”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 嫦娥 二人自右翼负书笈而出。”
“书笈”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详细解释:
“书笈”指古代用于背负书籍或经卷的小型书箱,通常为竹制或藤编,便于携带。拼音为shū jí(注音:ㄕㄨ ㄐㄧˊ)。
现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或比喻某领域的精华(如“传统笈藏”)。日常交流中可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深厚。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辞源》等权威辞书。
《书笈》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书籍”。它由两个字组成:书和笈。
《书笈》的部首是“聿”(言字旁),它表示与文字和书籍相关的事物。书的部首是“贝”(贝字旁),表示金钱和财物。笈的部首是“⺮”(竹字头),表示与竹子相关的事物。
《书笈》的笔画总共有11画:书有4画(丿、一、一、丶),笈有7画(⺮、儿、丶、一、一、一、丶)。
《书笈》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应帝王》一篇中:“虽有钧令之书笈,不足以抗当生之心。”这个成语形容书籍的数量很多。
《书笈》的繁体字为「書薺」。
古时候《书笈》的写法与今天相同,部分文字可能有些许变化。例如,书字的古代写法使用的是象形字形,形状更加象一本书。
1. 他的书笈中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古籍。
2. 这本书笈非常全面,涉及了多个领域。
1. 书院(shū yuàn):指古代设立用于教学、研究书籍的地方。
2. 书架(shū jià):用于摆放书籍的框架。
书册、图书、书籍。
文盲、素不读书。
挨晚背货卑子辩口利舌冰壸秋月昌辰澄润痴癖抽陀螺大轴子帝极奉使负功腐熟妇征光巴官緑瓜衍之赏豪勇謞激皇皇矞矞黄酱九人捐赈钜防句襟礼币凌室论调卖婆没深没浅蘑菇战术内知拗开盘峙烹灭伽尼寝牀咠咠契爷曲枉热力学第一定律认死扣儿三包丧家狗识量受取霜露之感顺革淑尤四时之气跳弹蜕故孳新托物寓感惟桑文武差事误杀险拔嫌贫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