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弃瓢叟的意思、弃瓢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弃瓢叟的解释

见“ 弃瓢翁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弃瓢叟”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隐逸典故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隐士,尤其特指上古高士许由。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

一、典故来源

“弃瓢叟”典出东汉·蔡邕《琴操》及晋·皇甫谧《高士传》。相传尧帝欲禅让天下于隐士许由,许由避至箕山隐居。他常以手捧溪水而饮,有人赠其一瓢(葫芦剖成的舀水器具)。许由用瓢取水后挂于树上,风吹瓢动,发出声响。许由嫌其聒噪扰心,遂将瓢弃之,从此继续用手掬水。后世因此称许由为“弃瓢叟”或“挂瓢翁”,借指超然物外的隐者。

二、释义解析

  1. 字面义

    “弃”即丢弃,“瓢”为舀水器具,“叟”指老者。三字直译为“丢弃水瓢的老人”,实指许由弃瓢明志的行为。

  2. 引申义

    象征摒弃外物牵累、追求精神自由的隐逸精神。许由弃瓢之举,体现其对物质简朴的极致追求(连一瓢之微亦觉多余)与对内心宁静的坚守(恶其声而弃之),成为淡泊名利的文化符号。

三、象征意义

  1. 隐逸文化的标志

    典故浓缩了道家“返璞归真”思想,代表隐士对世俗纷扰的排斥。如《庄子·逍遥游》载许由拒受天下,与弃瓢行为一脉相承,均彰显“不以物累形”的哲学。

  2. 文学中的意象

    历代诗文常以“弃瓢”喻清高志节。如唐代骆宾王《夏日游山家》诗:“弃瓢箕山下,洗耳颍水滨”,借许由典故抒发放弃功名、寄情山水之志。


权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收录“弃瓢”词条,释义为:“许由弃瓢。后以‘弃瓢’指隐逸傲世。”

    来源链接:http://www.hydcd.com/cd/htm13/91705.htm(需订阅访问)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释“弃瓢叟”:“指许由。因其弃瓢明志,故称。”

    来源链接:https://www.cishu.com.cn/ciyuan/index(在线检索需授权)

  3. 《高士传》(晋·皇甫谧撰)

    原文记载:“许由……以手掬水而饮之,人遗一瓢,由操饮毕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弃之。”

    来源链接(中华书局点校本):https://www.zhbc.com.cn/bookinfo/3/3210.html

  4. 《中国隐士文化史》(刘墨著,三联书店)

    分析许由弃瓢行为象征隐士“去工具化生存”,即拒绝被器物异化,回归生命本真。

    ISBN参考:9787108056887

网络扩展解释

“弃瓢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历史典故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弃瓢叟”拼音为qì piáo sǒu,是“弃瓢翁”的别称,指尧帝时期的隐士许由,后泛指隐士。

二、典故来源

  1. 许由弃瓢的传说
    相传许由隐居箕山时,常用一瓢饮水。因嫌瓢被风吹动发出声响干扰清静,遂弃瓢于崖下,故得名“弃瓢叟”。
  2. 象征意义
    这一行为体现了隐士淡泊名利、追求自然本真的精神,成为后世文人赞颂高洁品格的典故。

三、用法与延伸

四、相关成语

虽无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常与“许由洗耳”“箕山之志”等典故并用,表达隐逸情怀。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诗词集。

别人正在浏览...

报偿辨诘表章波动薄伐补察逋赋成劳村朴典戒帝辇之下挏乳肥逸高喊篙楫更待乾罢共青团寡特龟鹤郭李果穗国无二君韩王殿鹤扇讧阻淮服花期呼啸角僊今旦九牛去得一毛嫉贤傲士居庸关刳腔傫傫理诣落水狗埋名隐姓盲进眉尾判例品酒寝小岐趋弃择全禄曲智润肤膏慎志涉朔述事桃莱偷曲退班完裔微策下房仙侠西赆南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