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orn] 点缀,粉饰,润色
(1).点缀,粉饰。《汉书·循吏传序》:“三人皆儒者,通於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 宋 秦观 《代贺王左丞启》:“晓达吏方, 戴胄 旋更于二辖;润饰儒术, 平津 即至于三公。”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七:“其于当世之弊,有不能正,则依违其间,稍加润饰,以幸无祸。”
(2).犹润色。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丁敬礼 尝作小文,使僕润饰之。”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一:“ 坛 与 祜 卷,欲其润饰之。”《人民文学》1980年第3期:“什么润饰啊,简直是大段大段另起炉灶地改写。”参见“ 润色 ”。
“润饰”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对文字或事物进行修饰、点缀,使其更完善或美观。以下是详细解释:
润色修饰
指对文字、文章进行加工,使其更流畅优美。例如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提到,丁敬礼曾请他“润饰”小文。
点缀粉饰
广义可指对事物进行美化或修饰,使其更符合特定需求。如《汉书》记载汉代儒者用经术“润饰吏事”以提升政务水平。
历史用例
现代应用
多用于文学创作、学术写作或艺术领域,指精细修改或艺术加工。例如:“这篇论文需要进一步润饰语言。”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引用,可查阅《汉书》《曹植集》等古籍,或参考现代词典释义。
润饰,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润饰一词的拆分部首分别为“水”和“饣”,其中“水”是指液体,而“饣”则是指与饮食相关的事物。润饰的总体笔画数为11画。
润饰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荡》篇中。“荡则不润饰”,意思是当人们的内心荡漾、思想畅达之时,就无需再去修饰外在的容貌或事物。从此以后,润饰的含义逐渐扩展,不再局限于修饰外貌,还可以引申为修饰言行、装饰环境等。
在繁体字中,润饰的写法为「潤飾」,保留了原始的水和饣两个部首。尽管繁体字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一些场合或者文化交流中,仍然能够看到繁体字的存在。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润饰的形态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西汉时期的钟离涂将润饰的书写形式为「濡髹」,其中的“濡”意为润湿,而“髹”则是指染色、装饰。这种写法更加强调了润饰的装饰性质。
例句:
1. 她细心地润饰自己的妆容,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美丽动人。
2. 这幅画经过精心润饰后,色彩更加鲜艳,线条更加流畅。
组词:
润色、润泽、润滑、装饰、修饰、修饰、美化
近义词:
潤飾、美化、修飾
反义词:
粗糙、简陋、低劣、粗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