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骂辱”。漫骂侮辱。《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权 遣使为子索 羽 女, 羽 駡辱其使,不许婚, 权 大怒。”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不识忌讳,骂辱妇之父母。”
“駡辱”是由“駡”(同“骂”)和“辱”组成的复合词,指通过言语侮辱、责骂使对方蒙受耻辱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相关同义词对比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人际冲突或权力压迫中的语言暴力,如古代文献中常见“受駡辱”“遭詈辱”等表述,体现对人格尊严的践踏。
提示:若需更多古代汉语词汇的详细考据,可参考《说文解字》《汉书》等典籍,或通过权威辞书查询原始出处。
「駡辱」是一个常用的词汇,用来形容对他人进行指责或侮辱等言语攻击的行为。
「駡辱」的拆分可以按照指事字的拆分原则进行。其中,「駡」的部首是「馬」,意思是马,它的五笔顺序是31153。而「辱」的部首是「辰」,意思是日出的时候,它的五笔顺序是1114。
「駡辱」一词使用的广泛,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较少,主要是在后来的文学作品和白话文中才得到广泛的应用。
「駡辱」的繁体字是「罵辱」。
在古代,「駡辱」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字的规范化,「駡辱」的写法逐渐趋于一致。
1. 他被人駡辱了一番,但仍保持沉默。
2. 不要轻易駡辱他人,要尊重别人的权利和感受。
駡人、駡名、駡街、辱駡、駡詞
谩骂、侮辱、羞辱、辱骂
称赞、褒奖、尊重、彬彬有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