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退的意思、请退的详细解释
请退的解释
(1).告辞。《仪礼·士相见礼》:“凡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问日之早晏,以食具告;改居,则请退可也。”《礼记·少仪》:“请见不请退。”
(2).愿意撤退。《左传·哀公十年》:“ 吴 延州来季子 救 陈 ,谓 子期 曰:‘二君不务德,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我请退,以为子名,务德而安民。’”
词语分解
- 请的解释 请 (請) ǐ 求:请求。请示。请假(?)。请命。请战。请教(刼 )。请愿。请君入瓮。请缨(喻请战杀敌)。 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请进。请坐。请安。请便。 延聘、邀、约人来:请客。请柬。邀请。 谒
- 退的解释 退 ì 向后移动,与“进”相对:退步。退路。退却。退让。倒退。 离开,辞去:退席。退伍。退职。退休。引退。 送还,不接受,撤销:退还。 脱落:退色。退毛。减退。 和柔的样子:退然。 迟缓,畏缩:“求也
专业解析
“请退”是一个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以从字源和典籍用例两方面进行详细解释,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
主动请求辞去职位或引退:
- 这是“请退”最核心的含义。“请”表示请求、恳求,“退”指退下、离开职位或场合。合起来指主动向上级或君主提出辞去官职、职务或退出某种地位的请求。
- 典籍例证:
-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在秦二世时,面对赵高专权、国事日非的局面,曾“欲请退”,即想请求辞去丞相之位。
- 《汉语大词典》释义:“请求退职;请求退位。” 此义项明确收录于权威辞书。
-
在礼仪场合中请求先行离开:
- 在社交或礼仪场合中,“请退”表示出于礼节,向主人或尊者请求允许自己先行告退、离开。
- 典籍例证:
- 《礼记·曲礼上》:“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屦,视日蚤莫,侍坐者请退矣。” 郑玄注:“以君子有倦意也。” 这里描述的是在陪侍君子(尊者)时,如果看到君子打哈欠、伸懒腰、整理鞋杖、看天色早晚等表示疲倦或时间已晚的举动,陪侍者就应该主动“请退”,即请求告退。这体现了古代严格的尊卑礼仪。
- 《古代汉语词典》释义:“请求离去。” 此义项同样被收录。
“请退”一词在古汉语语境中,核心含义是“主动请求离开”,具体应用于两个主要场景:
- 政治/职场上: 指官员或任职者主动请求辞去官职或职位(请退官职)。
- 社交/礼仪上: 指在尊长或主人面前,出于礼节主动请求先行告退(请退离席)。
其使用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尊卑秩序和礼仪规范的重视,无论是辞官还是日常告退,都需要遵循“请”的程序以示恭敬。
网络扩展解释
“请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ǐng tuì,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1.告辞
指在正式场合或社交礼仪中主动提出离开。例如《仪礼·士相见礼》中提到:“改居,则请退可也。”,表明当场合或位置变化时,可礼貌提出告辞。此用法多用于古代文献,体现传统礼仪。
2.愿意撤退
指在冲突或争议中主动让步,表达退让的意愿。例如《左传·哀公十年》中记载,吴国延州来季子为顾全大局而提出“我请退”,以换取和平。这一含义强调主动妥协的立场。
3.礼貌请求对方离开(现代引申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委婉劝告他人退出某场合”,适用于正式或需顾及对方面子的情境。例如在会议中,主持人可能以“请退”示意无关人员离场。
补充说明
- 词性:动词,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
- 近义词:辞别、退让(根据不同义项)。
- 反义词:强留、进逼。
- 使用场景:古代文献、礼仪场合或需委婉表达的现代情境。
若需更深入的古典文献例证,可参考《仪礼》《左传》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哀慽案目安重白招矩跋勒国表象冰炭不投成居斥夺幢棨楚馆初暾村房道店村朴黨植刀戟弟媳妇都灶凤韶冯虚粉骷髅格巴巴贡人海扇皇子坡幻翳讲树积底儿近周迥隔寄坐巨额儁颖控告孔老凉津津灵显冒花募化尼邱判牍谦恕琦魁清澈清艳虬柱颯洒上网本石交势望死愤特恩天助逷逷土贩瓦玉集糅维翰五地邪木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