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遽惕的意思、遽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遽惕的解释

惶恐戒惧。《楚辞·大招》:“魂乎归徠,不遽惕只。” 王逸 注:“言饮食醲美,安意遨游,长无惶遽怵惕之忧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遽惕"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惶恐戒惧的心理状态,形容人在面对突发状况或潜在危险时表现出的惊慌与警惕交织的复杂情绪。

二、词汇构成解析

  1. 遽(jù):
    • 本义为驿车,引申为"急迫""仓促"
    • 在情感层面特指因突发事件引发的惊慌
  2. 惕(tì):
    • 本义为警惕、戒备
    • 强调心理层面的谨慎防范意识

三、出处及注释 最早见于《楚辞·大招》:"魂乎归徕,不遽惕只"。东汉王逸注解说:"言饮食醲美,安意遨游,长无惶遽怵惕之忧也",通过描绘安逸的生活场景,反衬出没有惶恐戒惧的轻松状态。

四、用法特征

  1. 古汉语中多用于文学性描写,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
  2. 常见于描述面对未知威胁时的心理活动
  3. 可联系相关词汇理解:
    • 惶遽(惊慌急促)
    • 怵惕(恐惧警惕)

注: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属于生僻词汇,如需使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或选用"惶恐""警惕"等现代常用词替代。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遽惕

遽惕是一个动词,意为突然警觉或突然感到紧张和害怕。

拆分部首和笔画

遽惕的部首分别是⻍(辵)和心,总共有11个笔画。

来源

遽惕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庄子·秋水》一篇中。

繁体

遽惕在繁体中的写法是遽懼。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遽惕的字形略有不同。遽字的旧字形为遽,惕字的旧字形为惕。

例句

他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心中顿时遽惕起来。

组词

遽然、惕然、遽急、遽来遽去。

近义词

惊慌、紧张、恐惧。

反义词

镇定、淡定、放松。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