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hy bother]∶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可用否定式),句末多带“呢”
你何苦为这点鸡毛蒜皮的事跟他吵 [呢] ?
你又何苦不去试一试呢?
(2) [is it worth the trouble]∶完全不必要——通常后加“呢”
生孩子的气,何苦呢?
(1).有何苦衷,有什么不得已的理由。《史记·黥布列传》:“﹝上﹞与 布 相望见,遥谓 布 曰:‘何苦而反?’”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罢之而天下悦,人心安,兴利除害,无所不可,则何苦而不罢!” 陈天华 《猛回头》:“你们有子弟的,何不赶紧送出外洋学习实业,不过费一二千金,立刻可以大富,并且有大利於国,何苦而不为呢?”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史记·高祖本纪》:“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餘罪人击杀 项羽 ,何苦乃与公挑战!”《西游记》第五七回:“似你有无量神通,何苦打杀许多草寇?” 巴金 《家》十四:“你的身体并不太好,何苦这样拼命吃酒,吃酒并没有什么好处!”
(3).犹何妨,何害。《南史·陈伯之传》:“ 伯之 曰:‘君稻幸多,取一担何苦。’”
“何苦”是一个汉语反问语气词,主要用于表达“不值得”或“没必要”的劝解态度,也可用于询问原因。以下是详细解析:
反问语气表不值得
用反问形式强调某行为或情绪的不必要性,常与“呢”搭配,否定式更常见。
例:你为小事争吵,何苦呢?
英文对应:Why bother?()
询问原因或苦衷
古汉语中可表示“有何不得已的理由”,现代较少使用。
例:《史记》中刘邦问黥布:“何苦而反?”()
词语 | 侧重点 | 例句 |
---|---|---|
何必 | 单纯反问必要性 | 何必在意? |
何苦 | 强调“徒增辛苦” | 何苦为难自己? |
何妨 | 建议尝试 | 何妨一试? |
“何苦”的核心功能是通过反问表达对某行为的否定态度,隐含“避免自寻烦恼”的劝解意图。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在正式场合过度使用反问语气。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汉典》《史记》等来源。
“何苦”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某种行为或做法不明智,毫无必要或不值得的意思。
“何苦”这个成语由“⺍”和“⺮”组成,部首分别是“人”和“竹”,共有8个笔画。
“何苦”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何苦而烦君子?”意为“何必让君子那么烦恼呢?”后来逐渐演变成表达对某种行为或做法不明智的批评。
繁体字写作“何苦”。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但“何苦”并没有太大变化。
1. 这个决定真是何苦呢?
2. 他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搞得自己和别人都很不开心,真是何苦啊!
何苦心、何苦情、何苦意、何苦行
不值得、毫无必要
明智、恰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