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里旅的意思、里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里旅的解释

指乡里群众。《左传·昭公三年》:“﹝ 晏子 ﹞辞曰:‘……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 杜预 注:“旅,众也。” 唐 权德舆 《开州刺史新宅记》:“工徒不劳,里旅不烦。”一说为司里,即里中主事者,其职掌卿大夫之家宅。参阅《左传·昭公三年》 杨伯峻 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里旅"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可分解为两部分:

一、字源释义 "里"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居也",本指古代基层行政单位,《周礼》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汉语大词典》引《尚书·毕命》"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详乃视听,罔以侧言改厥度。则予一人汝嘉"中"里"即指基层社会组织。

二、复合词解析 "旅"在此非指旅行,《尔雅·释诂》注"旅,众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特别指出:"凡言羁旅,义取乎庐。庐,寄也",强调其聚居特性。故"里旅"合指:

  1. 乡邑居民群体(《康熙字典》引《左传·昭公三年》"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中涉及里居概念)
  2. 古代户籍编制单位(《中国历史大辞典》载秦汉时期"里"为百户单位)

三、语用特征 该词多见于先秦文献及后世注疏,如孔颖达《五经正义》解《诗经》时云:"里旅,万民之居也"。现代汉语中已被"邻里""乡党"等词取代,但在研究古代社会制度文献时仍具学术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里旅”是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乡里群众,即聚居在同一区域的地方民众。该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三年》,晏子以“敢烦里旅”婉拒齐景公为其更换宅邸的提议,意为不愿劳烦乡邻。

  2. 注解分歧

    • 主流观点:杜预注《左传》时将“旅”解释为“众”,即民众群体。
    • 职官说:杨伯峻提出另一种解读,认为“里旅”可能是“司里”(管理卿大夫家宅事务的职官)的别称。这一说法在唐代权德舆《开州刺史新宅记》中也有呼应,文中“里旅不烦”暗含对地方管理者的指代。
  3. 语境与演变
    该词多用于先秦文献,后世使用较少。其含义可能随语境变化,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指向“民众”还是“管理者”。例如《左传》原句更倾向民众义,而唐代文献可能受职官说影响。

提示:如需深入考据,建议查阅《左传》原文及杜预、杨伯峻注本,或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百代文宗瘢疻标石碧霞元君祠拨降残局车轱辘话骋快痴骨赤海丹纪等齐额林饭堂分任割烹鬼物骨匣哈话何渠虹吸后贤缓颊画作呼天叫地建安进览今样诘屈俊烈狂乖类见罗繖牦虱马熏纳拜努眼蟠潜配第平虑草譬执铺面前危后则青炬劝誉衢闾三千牍申白深长省铨诗碑时间差世世代代术士冠太学体甜叶菊媮嫷土祇乡井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