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传国玺的意思、传国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传国玺的解释

秦 以后皇帝世代相传的印章。又称 秦 玺, 唐 改称传国宝。相传 秦始皇 得 蓝田 玉, 雕 为印,上纽交五龙,正面刻 李斯 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秦 亡归 汉 。后来封建王朝以玺有“受命于天”之文,争以得玺为符瑞。 秦 玺已亡,历代多自刻制,文亦有同有异。《汉书·元后传》:“初, 汉高祖 入 咸阳 至 霸上 , 秦王 子婴 降於 軹道 ,奉上 始皇 璽。及 高祖 诛 项籍 ,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璽,世世传受,号曰 汉 传国璽。”《晋书·元帝纪》:“﹝ 太兴 元年﹞十二月, 刘聪 故将 王腾 、 马忠 等诛 靳準 ,送传国璽於 刘曜 。”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 太宗 文皇帝 满洲国 天聪 九年,得传国璽於 元 小王子裔 察哈尔 林丹汗 。”参阅《后汉书·光武帝纪》与《徐璆传》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传国玺》、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杨桓传国玺考之误》。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传国玺是中国古代皇权的重要象征,特指秦始皇时期制作的玉玺,其核心含义与历史演变如下:

一、基本定义

传国玺是秦以后历代皇帝传承的印章,被视为王朝正统的象征。其核心特征包括:

  1. 形制:通常为蓝田玉或和氏璧雕刻,方圆四寸,印纽为五龙交盘(或螭虎钮)。
  2. 篆文:正面刻有李斯所写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采用虫鱼篆体,寓意天命所归、国运长久。

二、历史传承

  1. 起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李斯监制传国玺,材料取自和氏璧(一说蓝田玉),成为皇权神授的凭证。
  2. 汉朝:秦王子婴献玺于刘邦,成为汉朝正统信物,开启“汉传国玺”之名。
  3. 战乱流转:东汉末年至南北朝,玉玺历经孙坚、袁术、西晋、前赵等政权争夺,甚至曾被抛入洞庭湖镇浪。
  4. 隋唐时期:唐太宗从突厥赎回玉玺,重归中原;唐朝灭亡后,玉玺逐渐失踪。

三、政治与文化意义

  1. 正统象征:无玺者被称为“白版皇帝”,合法性受质疑。例如,唐太宗曾因失玺另制新玺,后寻回方巩固政权。
  2. 天命观念:历代帝王以得玺为“天命所归”,如元顺帝携玺北遁,皇太极得玺后改国号为“清”。
  3. 后世争议:宋代起屡现赝品,乾隆帝指其多为伪造,认为“受命以德,不以玺”。

四、现状与争议

传国玺自元末后下落不明,现存记载多为推测。明清学者逐渐淡化其物理存在,转而强调德政为治国根本。

(注:以上内容综合自、3、5、6、9、10、11等高权威性来源,部分细节存在史籍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传国玺》一词的意思 该词指的是一个古代的贵重物品,是一种象征国家统治和权力的玺印。在古代中国,玺印被认为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之一,是统治者掌握权力的重要工具。 拆分部首和笔画 《传国玺》的拆分部首是“玉”。它由3个笔画构成。 来源 《传国玺》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在古代,国家统治者会使用玺印来标识自己的身份和权力,以表明其对国家的全面掌控。 繁体 《传国玺》一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傳國璽」。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与现在不同,但《传国玺》一词的基本字形并未发生较大变化。 例句 - 国家元首接过传国玺,象征着正式掌权。 - 《传国玺》是一部讲述古代王朝传承的纪实性小说。 组词 - 传承国玺 - 接过国玺 - 玺印的传承 近义词 - 皇权之玺 - 帝玺 - 统治者的徽章 反义词 - 失散之玺 - 国家权力的虚空 - 废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