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布政的意思、布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布政的解释

(1).施政。《左传·成公二年》:“《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史记·孝文本纪》:“人主不德,布政不均。”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

(2).布政使的省称。《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那 朱四府 乃 山东 人氏,父亲 朱布政 与 邵爷 却是同年。”参见“ 布政使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布政”一词在汉语词典中具有丰富的含义,主要作为动词使用,意指颁布政令、施行政事,源自古代汉语的行政语境。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该词的核心定义为“发布或施行政治措施”,常用于描述统治者或官员的治理行为。例如,在历史文献中,“布政”常出现在如“布政施教”的短语中,强调通过政令来教化民众。

从历史演变看,“布政”还与特定官职相关联。参考《辞海》(第六版),在明清时期,“布政使”是省级行政长官的正式职称,负责一省的财政、民政等事务,如明代设“承宣布政使司”,其长官即称“布政使”。这一用法突显了“布政”从动词到名词的转化,体现了中国古代官制的特色。权威来源如汉典(zdic.net)进一步阐释,“布政”的词根“布”意为“散布、宣告”,而“政”指“政令”,合起来强调公开、正式地推行治理。

在当代用法中,“布政”虽较少见于日常语言,但保留在历史研究和文学作品中,用以描述古代政治活动。例如,古籍《尚书》中有“布政优优”的记载,意指政令宽和。综合《汉语大词典》的解释,该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精髓。

网络扩展解释

"布政"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而成:

一、基本释义

  1. 施政(动词):指实施政治管理、布置政务的行为。词源由"布"(安排、布置)和"政"(政权、政治)构成,最早可追溯至《左传·成公二年》的"布政优优,百禄是遒"。

  2. 官职简称(名词):特指明清时期的"布政使",为省级行政长官,属从二品,主管民政与财政,如《醒世恒言》中提到的"朱布政"。

二、历史演变

三、使用场景

  1. 古代文献:多用于描述官员施政能力,如三国钟会《檄蜀文》"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
  2. 现代语境:主要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如描述明代地方行政体系时提及"江西布政使"。

四、延伸说明

可通过等来源获取更多历史用例及职官制度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百穴珠蚌蠃暴子不殰不可言差譌呈见侈意雠衅纯阳子村样儿荡秋千道民大搜电抹都録遏灭房租丰干饶舌孤歌桂琴闺艳姑妹浩弥横队猾贾建定加膝坠泉缉缉静秘进深崛出肯堂连犿令达溜索落可也戮杀面薄棉柴南杂剧念恋怒恨巧故青蝉全气全球戎马睿龄三年之畜伤疾师大鼠窜蒜脑薯夙孤突黔惋骇危惴物忌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