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使的别称。廉,通“ 覝 ”。《旧唐书·李德裕传》:“ 德裕 身居廉镇,倾心王室,遣使献《丹扆箴》六首。” 清 梁章鉅 《称谓录·按察使》:“廉镇,即观察使也。”
廉镇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两个主要义项,均属古代用词:
指节度使的别称,特指唐代中期以后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的官员。
释义依据:
“廉”取“考察、监察”之意(《汉语大词典》“廉”字条释义四),而“镇”指军事重镇或镇守使职。二者结合代称执掌监察与军事的地方高官。唐代节度使集行政、财政、军事权于一体,常被尊称为“廉镇”。
古籍用例:
《新唐书·百官志》载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其职权涵盖监察吏治,故有“廉镇”之称。
指唐代邕州(今广西南宁) 所辖的羁縻州,属岭南道。
释义依据:
“廉”为地名通名(今广西合浦一带古称“廉州”),“镇”指军事辖区。唐代于边疆设羁縻州,邕州廉镇为管控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单位。
地理文献佐证:
《读史方舆纪要·广西二》载:“唐置邕州都督府,领羁縻州二十六,廉镇其一也”。
权威参考文献:
“廉镇”是一个古代官职的别称,具体释义及背景如下:
基本含义
廉镇指观察使的别称,其中“廉”通“覝”(意为察看),“镇”取安定、镇守之意。该称谓主要用于唐代及清代文献中,代指负责监察地方政务的官员。
历史出处
职能演变
观察使是唐代设立的监察官职,负责巡查州县、考核吏治;清代按察使则主管一省司法与监察,两者职能均包含“廉镇”所强调的监察与镇守性质。
字义补充
“廉镇”是古代对监察类官职的雅称,需结合具体朝代文献理解其职能范围。该词现代已不常用,主要用于历史研究或古籍解读。
哀耗白盛避殿减膳参验长企诚烈澄洗伧头传神阿堵穿杨楚馆秦楼村仆待接大减价悼怵二程飞钱歌卖箇事公平秤公仪之操光仪卦肆龟马洪流火箱简俭骄君几顿金鼎客径廷寖少烤饼旷平理戎流水账鸾佩逻卒卤灶么虫目揖弄空头亲征虬兽热电嬗递身家性命石筏疏黜蜀鸟顺我者生,逆我者死说结司马中骕騻韬弓铜界通裙投笔韡炜稀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