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戎旅的意思、戎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戎旅的解释

军旅;兵事。 三国 魏 曹丕 《与张郃诏》:“今将军外勤戎旅,内存国朝。”《北史·司马侃传》:“少果勇,未弱冠,便从戎旅。” 唐 元稹 《观兵部马射赋》:“我有笔阵与词锋,可以偃干戈而息戎旅。”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唐 世,诸道置按察使,后改为採访处置使,治於所部之都。既又改为观察,其戎旅之地,即置节度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戎旅”是汉语中具有军事色彩的复合词,由“戎”与“旅”二字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戎”本义为兵器,引申为军队、战争或军事行动,例如《诗经·大雅》中“弓矢戎兵”即指武器装备;“旅”原指军队编制单位,后泛指军队,如《左传·哀公元年》记载“整旅而出”。两字组合后,“戎旅”整体指代军队或军旅生涯,多用于描述古代战争或将士经历。

在具体语境中,“戎旅”常与征战、戍边等场景关联。例如《后汉书·冯衍传》提到“戎旅之臣,垂头思归”,此处“戎旅”指代长期征战的将士群体,体现其军旅生涯的艰辛与思乡之情。此外,唐代诗人高适的边塞诗中也曾以“戎旅”代指戍边军队,强化了词语的文学意象。

网络扩展解释

“戎旅”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军事行动或军队动态,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由“戎”(战争、军事)和“旅”(军队行军)组成,指代军队出征或行军的情景。其核心含义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常用于描述军队的调动、作战准备等场景。

二、详细解释

  1. 历史用法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例如:

    • 三国时期曹丕在《与张郃诏》中写道:“今将军外勤戎旅,内存国朝”,指将领在外统率军队征战,在内心系国家。
    • 唐代元稹的《观兵部马射赋》提到“偃干戈而息戎旅”,表达通过文治平息战事的理想。
  2. 语境扩展
    除字面意义外,“戎旅”也延伸为军事事务的统称。例如明代王鏊在讨论唐代官制时,用“戎旅之地”代指需要设置节度使的军事要地。

三、应用与关联

四、总结

“戎旅”一词从古至今贯穿于军事语境,既指具体的军队行动,也象征国家层面的军事策略。其丰富的文献用例(如三国、唐代、明代)展现了汉语词汇在历史变迁中的延续性。

别人正在浏览...

抱鸡婆车垫谌摰斥兵典赡夺伦犯对反间计浮诡高飞耇耋够劲怪诞诡奇红旗翚构回皇豁人耳目降心顺俗教导员解息接站金狄鲸鱼锦纨金靥开话卡奴洼嵁巗刳剡两侧菱花流称芦锥懋历麻实眉谱民纪内家官判处篇制婆留铺炕前挽后推驱散人参桑椹酒商机蛇鳝手零脚碎司册邃冲潭湫跳到黄河洗不清蹄躈膴盛吓噤香泥效获谢媒红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