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亡言的意思、亡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亡言的解释

妄言。亡,通“ 妄 ”。《素问·方盛衰论》:“道甚明察,故能长久。不知此道,失经絶理,亡言妄期,此谓失道。” 张隐庵 集注:“失神则亡。亡言者,亡妄之言。”亡,一本作“ 妄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亡言"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两个角度解析:

一、本义层面 "亡"通"忘","亡言"即"忘言",指因深刻体悟而超越语言表述的境界,典出《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种哲学语境下的"亡言",强调对事物本质的领悟不需依赖言语媒介。

二、引申义层面 在《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中收录其双重引申义:

  1. 指政治语境中的失当言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反衬不当言论(亡言)会影响政令实施
  2. 作谦辞使用,表自谦言语粗陋,如《礼记·曲礼》"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郑玄注"当称己亡言以避之"

该词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中被归入"特殊语用"条目,强调其在不同语境中具有反训特征,既表"忘言"又含"慎言"的双重文化意蕴。

网络扩展解释

“亡言”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

基本解释
指荒谬无稽、缺乏依据的言论。其中“亡”为通假字,通“妄”,因此“亡言”即“妄言”。

详细解析

  1. 词源背景
    该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亡言妄期,此谓失道”,张隐庵注解为“亡妄之言”,说明其与“失神”“失道”相关联,强调言论脱离实际或违背常理。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文语境中,常见于两类场景:

    • 批判性语境:指责他人言论荒诞,如“亡言妄期(妄定期限)”;
    • 医学典籍:描述因神志异常导致的胡言乱语。

现代延伸
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籍或中医文献时需注意其通假现象。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避免与现代词汇混淆。

权威参考建议
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阅《素问》原文及张隐庵集注(参考、6),或通过《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验证词义演变。

别人正在浏览...

败官宝贝蛋敝室比兴不龚不徐不疾脆薄待时呆头呆脑道臣雕像斗色独至方事繁云凤辖分手高嗓门梗泛萍漂害理话长说短画道荒服黄头室韦华屋丘墟颒泽魂干脚钩焦萧芥菜魪品节序及时行乐均停均一孔席不暖朗朗上口老妪吹篪凛寒李园蔓引株连迷稀脑合切骨气囊晴曦清夐亲驩七属痊和铨司攘抑伸恩素沙天文地理天助屠刳望断万花筒小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