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诎身的意思、诎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诎身的解释

降低自己的身分;委屈自己。 汉 扬雄 《法言·五百》:“詘身,将以信道也。如詘道而信身,虽天下不为也。” 宋 曾巩 《答王深甫论扬雄书》:“见所不见,敬所不敬,此《法言》所谓詘身所以伸道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诎身(qū shēn)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诎”和“身”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屈身、降低身份”,常用于描述因外在压力或内在选择而主动或被动地收敛姿态、舍弃尊严的行为。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字义溯源

    “诎”本义为弯曲,《说文解字》释为“诘诎也”,引申为言语受阻或行为受制;“身”指人的躯体或身份地位。二者结合后,既包含身体层面的屈折(如弯腰行礼),也涵盖精神层面的自我贬抑(如屈从权势)。

  2. 语境应用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中。例如《汉书·王莽传》记载“诎身以安国”,指牺牲个人尊严以保全国家利益;《聊斋志异》中“诎身事贼”则含贬义,形容屈节投敌的负面行为。

  3. 近义辨析

    与“屈尊”“降志”等词相近,但“诎身”更强调被动性,隐含无奈或隐忍的意味。反义词为“昂首”“抗节”,体现坚守气节的态度。

语义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诎身”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通过古代文献用例体现,具体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1. 词义解释
“诎”通“屈”,意为弯曲、折服;“身”指自身。组合后表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常与坚守道义相关联。该词多用于表达为追求更高理想而主动妥协的情境。

2. 文献引证

3. 使用背景
该词多出现于儒家语境,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士人精神相通,体现古代文人在理想与现实冲突时的处世哲学。

现代理解提示
由于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若需在当代语境中使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说明其“为大局暂时隐忍”的引申义,并标注古文出处以避免歧义。

别人正在浏览...

北河贝阙珠宫憋性不分轩轾部吏唱谋躭迟地漏定额讹语番薥菲律宾飞栈丰标不凡焚煎分劳赴功高宴灌精儿龟龙麟凤闺门豪武侯牏缓决胡僧贱狗节毛计律禁住吉人自有天相蠲汰开坐客销阑槛老伴老不死灵节骊色炉火纯青美芹靡然从风辗动蟠青丛翠鬅首凭虚客前口儿青唇三写易字商飇尚齿石堨税驾四食素侯贪夫狥利塌台五彩无骨灯享上先古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