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计律的意思、计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计律的解释

计会之法。《周礼·春官·典路》“大丧大宾客亦如之”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 汉 朝上计律,陈属专於庭。” 贾公彦 疏:“ 汉 朝集使上计律法,谓上计会之法。” 宋 郑刚中 《又答谭监务书》:“督苟简以治职业,率将士以就计律,人儻不以为难,而谅其愚,庶几可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计律是汉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层面:

一、字义溯源

该词由「计」与「律」构成。「计」在《说文解字》中释为「会算也」,本指核算、筹谋;「律」则源于古代音律概念,《尔雅》注「律,法也」,引申为规范准则。《汉语大词典》指出二者合称最早见于《周礼》记载的官职「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之治」,其中涉及会计法度的统称。

二、专业释义

在历代法律体系中,「计律」特指与财政审计相关的律令。据《唐律疏议》记载,唐代设有「擅兴律」「厩库律」等篇章,对赋税征收、仓库管理作出详细规定,这类条文被后世法学家归纳为古代计律的典型代表。《中国法制史》研究显示,明清时期《大明会典》《大清会典》延续了这一法律分类体系,将户籍统计、钱粮审计等条款统称为「会计之律」。

三、现代衍用

当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经济史研究领域。如《中国经济制度史》强调:「古代计律构建了中央集权国家的财政控制网络,其核心是通过律令形式确立会计审计制度」。需注意的是,现代法律体系已不再沿用该术语,相关职能由《预算法》《审计法》等专门法规替代。

(参考资料:1.《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唐律疏议》中华书局;3.《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4.《中国经济制度史》上海财经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计律”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古代行政管理中的核算制度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1.基本含义

2.历史出处与背景

3.应用场景

4.构词解析

“计律”是古代中国行政管理中的专业术语,特指与财政、统计相关的法规,尤其盛行于汉代。现代研究中,该词多见于历史文献分析,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礼》及汉代典章制度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柏侯把凭兵解竝舍币仪惩纠匙匣除宫趣袭贷宥单处鼎运丁字梁狄人东渡对光渎神法服雰霭芬菲俯聆盖天缑氏鹤观山玩水画龙点晴黄门驸马惶越火舟艰勤椒聊假士几乎不精肉极戍久役鞙鞙觉元赉赙劳筋苦骨冷酷陵藉落难马公瞒藏麻皮内书房凝噎千金一掷琼巘秋天弱尚三荆视习衰陵四舍五入推引碨垒窝穰狎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