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部吏的意思、部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部吏的解释

(1).古时城中小吏,约相当于里正。

(2).古代各郡的属吏。泛指地方官。 汉 王充 《论衡·商虫》:“变復之家,谓虫食穀者,部吏所致也。”《后汉书·陈忠传》:“自今彊盗为上官若它郡县所糺觉,一发,部吏皆正6*法。” 李贤 注:“部吏,谓督邮、游徼也。” 宋 苏轼 《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我慙山郡空流连,牙兵部吏笑我寒。”

(3).中央各部的办事小吏。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乃飭部吏特约寺中得力之书役来见,善言晓諭,以安其心。”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部吏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部吏”是古代官职体系中的多层级职务称谓,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地方基层小吏
指城中的基层管理人员,职责类似“里正”(古代基层户籍管理者)。例如《后汉书》提到“部吏皆正法”,此处指负责地方治安的督邮、游徼等小官。

二、郡县属吏
泛指地方行政体系中的普通官吏。汉代王充《论衡·商虫》记载“部吏所致也”,将自然灾害归咎于地方官员失职,这里的“部吏”即指郡县属吏。

三、中央部门吏员
特指中央六部中的低级办事人员。清末陈夔龙《梦蕉亭杂记》记载“乃飭部吏特约寺中得力之书役来见”,此处的“部吏”即中央机构中的文书小吏。


词源补充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随着官制演变,其指代范围从基层扩展到中央。现代作为成语使用时,可引申代指公务员职位,但此属现代语义延伸。

网络扩展解释二

部吏(bù lì)一词意指地方政府机关中的官员。现分析该词的部首和笔画,了解其来源、繁体形式、古时汉字书写方式,并提供一些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部吏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部(bù)是指政府机关的部门或部署,是一个常用词。吏(lì)则指官员或公职人员,也是常见的一个词。合在一起,部吏形容官职的人员。 按照部首和笔画来看,部的部首是阝(邑的略写),表示与城市、行政区域有关;其笔画数为4。吏的部首是口,表示与口相关的事物;其笔画数为5。 部吏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中国,政府中有各种官职,而部吏即指地方政府中的这些官员。 在繁体汉字中,部吏的写法与简体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部吏这个词的基本形态保持不变。古时候的部吏写作“部吏”,部字的巴腾是用“廾”替代“阝”,吏字的右边的部分是稍微有变化的。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部吏这个词,用以描述官员的角色和责任。例如:“他是地方政府的一名部吏,负责监督行政工作。”或者“这位部吏沉着冷静地处理了突发事件”。 关于组词,可以有一些相关的词汇。例如,部门(bù mén)指政府机构中的一个分支或单位;部长(bù zhǎng)指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吏部(lì bù)是古代中国官制中的一个部门,负责官员的选拔和管理等。 在近义词方面,可以考虑使用官员、官吏(guān lì)等词汇来替代部吏。 而反义词方面,可以考虑使用民众、百姓等词汇来与部吏进行对比。 总之,部吏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描述官职人员,具有较为明确的含义。整体而言,部吏是中国古代政府工作组织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其特定的用途和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