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吏的意思、部吏的详细解释
部吏的解释
(1).古时城中小吏,约相当于里正。
(2).古代各郡的属吏。泛指地方官。 汉 王充 《论衡·商虫》:“变復之家,谓虫食穀者,部吏所致也。”《后汉书·陈忠传》:“自今彊盗为上官若它郡县所糺觉,一发,部吏皆正6*法。” 李贤 注:“部吏,谓督邮、游徼也。” 宋 苏轼 《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我慙山郡空流连,牙兵部吏笑我寒。”
(3).中央各部的办事小吏。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乃飭部吏特约寺中得力之书役来见,善言晓諭,以安其心。”
词语分解
- 部的解释 部 ù 全体中的一份:部分(“分”读轻声)。外部。腹部。局部。全部。部件。部位(位置)。 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编辑部。部队(军队)。 具有统属关系:所部五十人。部下。部将。部属。部首。部落(?)。 安置安排:部署。 量词:一部小说。三部汽车。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 吏的解释 吏 ì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吏治。官吏。 旧指小公务员:吏员。胥吏(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部吏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部吏”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在古代文献中使用,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地方官府中属吏的通称。具体释义如下:
-
基本含义:
- “部”:在此指地方行政单位或官署部门。古代常将地方划分为若干“部”进行管理。
- “吏”:指官府中办理具体事务的胥吏、差役等低级办事人员。
- “部吏”:合指在地方官府(州、郡、县等)或中央各部下属机构中担任具体事务的低级官吏、差役。他们是官府行政运作的基础执行者,负责文书传递、赋税征收、治安巡查、传令等具体事务。
-
地位与职责:
- 部吏通常不属于有品级的正式官员(“官”),而是属于胥吏阶层。
- 他们的职责主要是执行上级官员(如县令、郡守)的命令,处理日常行政杂务。
- 在层级上,他们直接受命于地方长官或其直属官员。
-
文献例证:
- 该词在史书、政书中常见,用以指代地方官府中的具体办事人员。
- 例如,《汉书》等史籍中常有“部吏”如何执行公务或出现问题的记载。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对“部吏”的释义明确为“古代地方官府中的胥吏”。这是目前规模最大、最权威的汉语语文词典之一。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官方在线版本链接不易公开稳定获取,但该词典为学界公认权威)。
-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是专门收录古汉语词汇和古代文史百科条目的权威工具书,其对“部吏”的解释亦指向地方官府属吏。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第三版)。
- 古代史籍与政书:如《汉书》、《后汉书》、《唐六典》等历史文献中,“部吏”一词频繁出现,指代具体执行地方政务的低级吏员。来源:历代正史及典章制度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部吏”是古代官职体系中的多层级职务称谓,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地方基层小吏
指城中的基层管理人员,职责类似“里正”(古代基层户籍管理者)。例如《后汉书》提到“部吏皆正法”,此处指负责地方治安的督邮、游徼等小官。
二、郡县属吏
泛指地方行政体系中的普通官吏。汉代王充《论衡·商虫》记载“部吏所致也”,将自然灾害归咎于地方官员失职,这里的“部吏”即指郡县属吏。
三、中央部门吏员
特指中央六部中的低级办事人员。清末陈夔龙《梦蕉亭杂记》记载“乃飭部吏特约寺中得力之书役来见”,此处的“部吏”即中央机构中的文书小吏。
词源补充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随着官制演变,其指代范围从基层扩展到中央。现代作为成语使用时,可引申代指公务员职位,但此属现代语义延伸。
别人正在浏览...
抱膺拔士布索才貌两全愁损串彻除拂楚砧聪明鸟担负额娘翻阅风雷火炮风言雾语分门别类腹馁怫怒抚字催科旮旯儿鳏对广闲孤令函秦寒藻恢疏会衔建安降祥奸态坚执不从交际明星娇纵计曹纪昌棘鈎攫杀藜火龙袱庐君马后驴前昵爱埤助侵暴清平乐气穴驱脇少陵设簴慴畏失柄诗圣收费铄铄送三素颜柁轮危言竦论为着相验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