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人趋其所好。语本《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羶也。” 唐 卢坦 《与李渤书》:“大凡今之人,奔分寸之禄,走丝毫之利,如羣蚁之附腥膻,聚蛾之投爝火。取不为丑,贪不避死。”亦作“ 羣蚁趋羶 ”。 梁启超 《说国风》:“国人之慕西风,若羣蚁之趋羶。”
“群蚁附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qún yǐ fù shān,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析:
比喻许多人因利益或臭味相投而盲目追随不好的事物,含贬义。其中“膻”指羊肉的腥臊气味,象征具有吸引力却未必值得追求的目标。
源自《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膻也。”。庄子通过蚂蚁被羊肉膻味吸引的现象,暗喻世人追逐名利的盲目性。唐代卢坦在《与李渤书》中进一步引申,批评当时人“奔分寸之禄,走丝毫之利”的趋利行为。
成语不仅批评盲目逐利的行为,也强调人应保持独立判断,避免被不良风气裹挟。例如,现代可用于讽刺投机者扎堆炒作、争名逐利等现象。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详细典故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庄子》原文或相关古籍注释。
《群蚁附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一群人争相吹捧、追随一个坏人。下面将介绍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群蚁附膻》的主要部首是羊(羊)和虍(虍),共有13个笔画。
《群蚁附膻》来源于《文选·杂下》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狐狸假装感冒,向群蚁请求帮助,群蚁初时犹豫,但最终还是被狐狸的伪装所蒙蔽,纷纷为其带来食物。故事寓意着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而追随坏人。
《群蚁附膻》的繁体字为《群蟻附膻》。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群蚁附膻》在古代文字中的写法为“羣蟻附膻”。
这里举几个例句来帮助理解《群蚁附膻》的用法:
与《群蚁附膻》相关的词组有:
没有与《群蚁附膻》完全相同意思的近义词。
与《群蚁附膻》相对的反义词是“明辨是非”。
避骢马别鹤操部娄不朽参前倚衡常伯长铫斥駡创优刍粟出王粗石麤中德曜顿营二朝傅理高飘挂货顾恋汉官仪呵婆婆虎卧龙跳建标矫诬静乱积受罐稷下先生罽衣据义履方勘剪旷衍坤成括弧理极琳碧霖铃礼轻情意重遛达孪生子么道名程谬盭母昆弄颊盘夷飘扬强羊全套上池实物地租腆颜推溯王略望文生训温洛温深文榭五政效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