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閴尔”。寂静貌。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不训不营,相忘江湖,朝廷闃尔若无,人民则至死不往来。”《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閴尔无声,而羣音揭地,荡然无相,而众像参天。”
“阒尔”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ù ěr,主要用来形容寂静、安静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多用于文学或书面语,常见于描写自然环境的静谧(如深夜、空谷)或社会状态的冷清(如废弃的场所)。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参考相关文献或词典工具(如爱站小工具、文章屋)。
《阒尔》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寂静、安静。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左边是“门”的部首,右边是“耳”的部首。它的总笔画数是9画。
《阒尔》一词源自《诗经·郑风·阒其无人》,原意为“寂静无人”。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閨耳」。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阒尔的形状有所不同。例如,在《说文解字》中的记载中,它的形状为「门耳」。
1. 夜晚的森林里,一片阒尔,只有微弱的呼吸声。
2. 那个教室里一片阒尔,同学们都在专心听老师讲课。
阒然、阒寂、阒谷、寂静、安静
近义词:寂静、静谧、肃穆、宁静
反义词:喧闹、嘈杂、热闹、繁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