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袖。也借指歌伎舞女。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浓蔼深霓袖,色映琅玕中。” 冯浩 笺注:“琅玕,谓竹也,色与青霓之衣相映。与 杜 诗‘翠袖倚修竹’相似。” 后蜀 毛熙震 《女冠子》词:“翠鬟冠玉叶,霓袖捧瑶琴。” 宋 张先 《御街行》词:“数声芦叶,两行霓袖,几处成离宴。”
“霓袖”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ní xiù,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霓”指大气中与虹相伴的一种光现象,颜色排列与虹相反(红色在内,紫色在外),常用来形容绚丽色彩;“袖”即衣袖。组合后,“霓袖”字面意为彩色的衣袖。
在古代诗词中,“霓袖”常作为借代手法,用于指代身着彩衣的歌伎舞女。例如:
该词通过色彩与服饰的关联,既描摹了歌舞场景的视觉美感,也隐含了对乐伎群体的艺术化指代。其意象常见于唐宋诗词,与“翠袖”“红袖”等词类似,均通过局部特征代指人物整体。
注:以上解析综合参考了《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来源,以及李商隐、毛熙震等诗词用例。
霓袖,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部首:雨(146)
笔画:雨(8)+袖(10)
《霓袖》一词最早见于《茶经》一书,用来形容茶叶在品泡之后的状态。后来逐渐扩展到形容绸、锦、缎等材质制成的袖子的颜色绚丽多彩和华丽的外观。
霓袖的繁体字为「霓袖」。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至于霓袖,虽然没有详细记录,但可以推测其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
1. 她身穿一件霓袖,亮丽的色彩映衬着她的容颜。
2. 这种绸缎制成的衣裳,袖口绣着金丝,华丽非凡,仿佛一对霓袖般美丽。
霓裳、霓履、霓旌、霓裳羽衣曲
丹袍、锦袍、锦缎、锦绣、锦衣华服
素袖、朴素、朴实、简约、素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