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痛恨的意思、痛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痛恨的解释

[hate bitterly;utterly detest] 深恶痛绝;极端憎恨

他们痛恨战争

详细解释

(1).谓沉痛地引为恨事。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 所以倾頽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於 桓 ( 桓帝 ) 灵 ( 灵帝 )也。” 唐 柳宗元 《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公实敬承遗志,行有日矣,而閔凶荐及,不克终事。则我宗族之痛恨,其有既乎?”《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后人有赞 徐庶 走马荐 诸葛 诗曰:‘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 清 邓显鹤 《书楚宝增辑<熊襄愍传>后》:“疆事既败,国祚随倾。读史至此,未尝不太息痛恨於 神 ( 神宗 ) 熹 ( 熹宗 )之际也。”

(2).深恨,非常悔恨。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今抱非常之罪,居夷獠之乡,卑湿昏霿,恐一日填委沟壑,旷坠先绪,以是怛然痛恨,心肠沸热。”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 高宗 临朝,尝曰:‘朕即位听用非人,至今痛恨之。’”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她后悔说话太冲,痛恨自己掌握不住自己。”

(3).深切地憎恨。《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又有原非爱玩,趁兴攀折……或随路弃掷,略不顾惜。如人横祸枉死,无处申冤。花若能言,岂不痛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端肃案》:“追思 载垣 等从前朦蔽之罪,非朕一人痛恨,实天下臣民所痛恨者也。” 杨朔 《昨日的临汾》:“老百姓对于汉奸是那么痛恨,时刻都在消灭他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痛恨”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一、核心释义

“痛恨”指深切地憎恨或厌恶,表达一种强烈、深刻的负面情感,程度远超一般的不满或讨厌。其核心在于“痛”所体现的深切性与“恨”的强烈憎恶感相结合。例如:“他痛恨一切不公正的现象。”(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二、词义分解与情感强度

  1. “痛”的语义:此处并非指身体疼痛,而是表示程度之深、情感之切,带有“深切地、极度地”含义,强调情感投入的深度。
  2. “恨”的语义:指强烈的憎恶、仇视,对象可以是人、行为、现象或抽象事物(如腐败、压迫)。

    二者结合后,“痛恨”传递的情感强度显著高于“讨厌”“厌恶”等词,接近“深恶痛绝”。(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大词典》)

三、典型用法与语境

四、与近义词的辨析

五、古典用例佐证

该词古已有之,如宋代王安石《感事》诗:“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痛恨斯未已。” 诗中“痛恨”直指对官吏苛政的深切憎恶,情感强度与今义一致。(来源:《王荆公诗笺注》,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痛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分解如下:

  1. 词义解析
    “痛”在此处作副词,表示程度深、强烈;“恨”指憎恶、仇视。组合后表示极度的憎恨或厌恶,常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如对不公、背叛或恶劣行为的深切反感。

  2. 典型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语境,如:“他痛恨社会的不公现象”。
    • 强调情感强度,如“痛恨侵略者”比“讨厌侵略者”更强烈。
  3. 近义词与区别

    • 憎恨:程度相近,但“痛恨”更突出情感上的痛苦感。
    • 厌恶:仅指反感,情感强度较弱。
    • 深恶痛绝:强调彻底排斥,与“痛恨”可互换,但更书面化。
  4. 使用注意

    • 对象多为抽象事物(如腐败、压迫)或严重行为(如背叛)。
    • 慎用于日常口语,可能显得语气过重。
  5. 例句补充

    • “她痛恨谎言,认为这是对信任的践踏。”
    • “历史书中记载了人民对暴政的痛恨。”

若需进一步分析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以便更精准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悲歌迸瀑标绘荸荠操剸测定刬弃巢门差摄承槃逮鞫大树底下好乘凉登朝等类等量低首顿轭捬膺干渴高人一等海湄薅刀嚼蜡金华纠缚究掩遽篨空誉宽刑连绎丽食丽霄鸾飞凤翥露柱霾霃哤襍谬种能鄙辔勒皮靴页儿寝关曝纩秦妍奇挺秋节全宥荣荂瑟弄琴调赏得鼪径沈朴射士受热四通私我叹悲铜松脱腕卧具屼突乡壁虚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