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亡继绝的意思、存亡继绝的详细解释
存亡继绝的解释
亦作“存亡续绝”。原谓使亡国复存,绝嗣得续。亦泛指使濒临灭亡或已亡者得以继续存在或延续。《穀梁传·僖公十七年》:“ 桓公 尝有存亡继絶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范宁 集解:“存亡,谓存 邢 卫 ;继絶,谓立 僖公 。”《汉书·吴王濞传》:“今诸王苟能存亡继絶,振弱诛暴,以安 刘氏 ,社稷所愿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安边》:“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絶,列圣通规。” 宋 苏轼 《宋襄公论》:“ 桓 文 之师,存亡继絶,犹不齿於 仲尼 之门,况用人於夷鬼以求霸,而谓王者之师可乎?”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仲孙来齐高子来盟》:“而 齐侯 获存亡继絶之名於天下。”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二》:“天生 孔子 不后 周 ,不先 周 也,存亡续絶,俾枢纽也。”
词语分解
- 存亡的解释 生存和死亡,存在和灭亡关系生死存亡的战争详细解释.存在或灭亡;生存或死亡。《易·乾》:“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存亡为辞,天下
- 继绝的解释 继绝世的略语。《管子·小问》:“诛暴禁非,存亡继絶。”《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受遗託孤,匡辅朕躬,继絶兴微,志存靖乱。”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緑衣举手加额曰:‘善哉问!忠孝为先
网络扩展解释
“存亡继绝”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维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恢复灭亡的国家或延续断绝的家族世系,引申为挽救濒临灭亡的事物,使其得以延续。
- 词性结构:联合式成语,由“存亡”(保存濒临灭亡者)和“继绝”(延续断绝的血脉或传承)两部分组成,整体为中性色彩。
二、出处与演变
- 最早文献记载
出自《穀梁传·僖公十七年》:“桓公尝有存亡继絶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此指齐桓公帮助卫国、邢国复国的事迹。
- 儒家经典扩展
《论语·尧曰》提出“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进一步强化了该词的政治伦理内涵。
- 历史演变
唐代吴兢《贞观政要》、宋代苏轼等均引用此词,逐渐从具体政治行为扩展至文化传承等领域。
三、应用示例
- 古代政治:如荀子《王制》强调“存亡继绝,卫弱禁暴”,体现诸侯国间应遵循的道义原则。
- 现代语境:毛泽东曾用“存亡绝继”形容民族危机,赋予其救亡图存的时代意义。
- 当代泛化:可指保护濒危文化、物种等,如“这项政策旨在存亡继绝,挽救传统手工艺”。
四、近义与关联词
- 近义词:继绝存亡、兴灭继绝。
- 反义词:斩尽杀绝、亡国灭种。
五、补充说明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中可灵活使用,但需注意其古典色彩较浓,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如需更多例句或权威文献引证,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存亡继绝这个词是指某个事物的存亡或延续而已。
拆分部首:存(字首:字身/部首 手) 继(字首:字身/部首 乙) 绝(字首:字身/部首 刀)
笔画:存(6画) 继(8画) 绝(11画)
来源:存亡继绝这个词最早记载于《后汉书·梁宗岳传》,形容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后来逐渐扩展为形容各种事物的生死或延续的状态。
繁体:存亡繼絕
古时候汉字写法:存亡继绝的古时候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异。
例句:在这次危机中,国家的存亡继绝都取决于我们的决策。
组词:存活、存储、继承、继任、绝望、绝对
近义词:生死攸关、存亡关头、沦亡
反义词:生生不息、延续不绝、永存不灭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爱势贪财安瓿半梦半醒半子表帜避害就利不赢惨祸禅味穿花儿村塾叠遍短路笃贫讹绷二贺飞蓬随风感天动地更进一竿关关归本鬼出电入过事孤惸黑理呵辱淮安佳谶见如今棘楚寂寂廑身踡跼菊琖考镜叩别坤车揽减凉爽靡跌铭旐缪惑末限南阳三葛虐人盘坐抢水清稿清觞气态认过声纳失时落势水枯石烂踏张挽漕顽症相约贤赘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