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存亡继绝的意思、存亡继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存亡继绝的解释

亦作“存亡续绝”。原谓使亡国复存,绝嗣得续。亦泛指使濒临灭亡或已亡者得以继续存在或延续。《穀梁传·僖公十七年》:“ 桓公 尝有存亡继絶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范宁 集解:“存亡,谓存 邢 卫 ;继絶,谓立 僖公 。”《汉书·吴王濞传》:“今诸王苟能存亡继絶,振弱诛暴,以安 刘氏 ,社稷所愿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安边》:“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絶,列圣通规。” 宋 苏轼 《宋襄公论》:“ 桓 文 之师,存亡继絶,犹不齿於 仲尼 之门,况用人於夷鬼以求霸,而谓王者之师可乎?”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仲孙来齐高子来盟》:“而 齐侯 获存亡继絶之名於天下。”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二》:“天生 孔子 不后 周 ,不先 周 也,存亡续絶,俾枢纽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存亡继绝"是源自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重要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保存濒临灭亡的国家政权,延续断绝的贵族世系。该成语出自《论语·尧曰》,记载孔子所述商周革命后的治国理念:"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后经《公羊传·僖公十七年》注释发展为"存亡继绝"的固定表述。

从构词法分析:"存"指保全维护,"亡"特指政治实体的消亡危机;"继"强调传承接续,"绝"侧重宗法世系的中断。四个字形成两组动宾结构,完整呈现了古代分封制度下维系政治秩序的双重责任。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成语既包含保护现存政权的现实需求,又涵盖恢复已灭封国的历史使命。

在历史语境中,该理念盛行于周代分封体系,当诸侯国遭遇内乱外患时,霸主或天子有义务助其复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贡曾运用此原则成功保全鲁国,展现了成语的实际政治功能。汉代经学家郑玄注疏强调,这是"王者之政"的重要组成,通过维系封建血脉实现天下安定。

现代语义演变中,"存亡继绝"延伸出文化传承的意涵。如《中华成语大辞典》指出,当代使用既可指保存濒危文化遗产,也可比喻挽救衰败的事业体系。在学术研究中,该概念常被用于分析东亚朝贡体系的内在维系机制。

网络扩展解释

“存亡继绝”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维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演变

  1. 最早文献记载
    出自《穀梁传·僖公十七年》:“桓公尝有存亡继絶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此指齐桓公帮助卫国、邢国复国的事迹。
  2. 儒家经典扩展
    《论语·尧曰》提出“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进一步强化了该词的政治伦理内涵。
  3. 历史演变
    唐代吴兢《贞观政要》、宋代苏轼等均引用此词,逐渐从具体政治行为扩展至文化传承等领域。

三、应用示例

四、近义与关联词

五、补充说明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中可灵活使用,但需注意其古典色彩较浓,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如需更多例句或权威文献引证,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冬瓜保卫团宝相花誖论卞庄捕诛操奇驰控怆情慈躬打法道德认识顿老尔汝之交二曜衯衯風山俘级根连株拔盥溉国章皓月千里黑猩猩皇策荒漠见法鞬櫜解罗桀奴急就章旧损狼贪虎视老年历抵骊虬庙会迷耳旁妻瞟眇千秋节谯国新书切摩请业奇思妙想驱鳄鱼冉駹三龙释驾尸居食疗送故炭敬万生稳稳沉沉五斗米师乌集相人偶贤路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