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不自量。过高地估计自己。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今天下几里,列郡几城,奈何以区区 渔阳 而结怨天子?此犹 河 滨之人捧土以塞 孟津 ,多见其不知量也。” 宋 司马光 《谕若纳》:“﹝ 光 ﹞文辞鄙陋,何敢輒寓名诸公之末,自陷不知量之罪乎?”
“不知量”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从多个角度对其含义和用法进行详细解释:
该词读作bù zhī liàng(以高权威来源和为准),核心含义为「过高估计自身能力,缺乏对自身局限的清醒认知」,与现代汉语中“不自量力”的语义高度重合。
历史文献用例
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此处通过类比黄河边的人妄想用土堵塞大河,讽刺自不量力的行为。
宋代司马光在《谕若纳》中亦用“自陷不知量之罪”表达对自己能力不足的谦逊态度。
构词解析
由否定词“不”、动词“知”与名词“量”组合,字面意为“无法认知(自身)限度”,引申为对自我能力的误判。
与“不自量力”相比,“不知量”更偏书面化,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古典文献或仿古文体。
提示:使用该词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在正式场合误用古语造成理解障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