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惠而实不至的意思、口惠而实不至的详细解释
口惠而实不至的解释
惠:恩惠。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
词语分解
- 口惠的解释 口头上答应给人好处,却并不兑现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礼记;表记》详细解释亦作“ 口慧 ”。.空口许人以好处。《礼记·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 孔颖达 疏:“言口施恩惠於人而实
- 不至的解释 .不到。《礼记·坊记》:“以此坊民,妇犹有不至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不必。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夫治乱之端,在於本末而
网络扩展解释
“口惠而实不至”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言行不一的虚伪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字面解释:口头上给予恩惠(“口惠”),但实际利益并未兑现(“实不至”)。
- 深层含义:形容只在口头上承诺好处,却无实际行动,导致他人无法获得实际利益的行为。
二、出处与演变
- 最早来源:出自《礼记·表记》中的“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强调虚假承诺会招致怨恨。
- 历史用例: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曾用此成语描述人际交往中的失信现象。
三、用法与语境
- 语法结构:复句式成语,通常作谓语或补语,含贬义。
- 适用场景:多用于批评人际关系、政治承诺或商业合作中的虚假表态。例如:“企业若口惠而实不至,终将失去客户信任。”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空头支票(比喻不能兑现的承诺)。
- 反义词:言出必行、一诺千金(强调承诺的可靠性)。
五、现实意义
该成语至今仍具警示作用,提醒人们重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在社交、职场等领域,虚假承诺可能损害信誉,甚至引发矛盾。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应用案例,可参考《礼记》相关篇章或语言学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口惠而实不至
口惠而实不至作为一个成语,意味着嘴上许下了好处,但实际上却没有兑现。这个成语经常用来描述那些说了许多好听的话,却不愿意付诸行动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口(一画、口部首)+ 惠(11画、心部首)+ 而(6画、耳部首)+ 实(10画、宀部首)+ 不(4画、一部首)+ 至(6画、至部首)。
来源:《淮南子·主遜訓》。这句话出自《淮南子》这本古代典籍,是一个记述汉代治世之道的书。这句成语成了古人批评那些言而无实的人的一种表达方式。
繁体:口惠而實不至。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这个成语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说文解字》中,把实写作實。
例句:他常常对朋友许下很多承诺,可是从来都是口惠而实不至。
组词:口善心劣、口蜜腹剑、口是心非。
近义词:说白了、说空话、只说不做。
反义词:言之无物、实至名归。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