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布货的意思、布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布货的解释

王莽 时铸行的货币。共分十品,皆以“布”为名,总称布货。《汉书·食货志下》:“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小布长寸五分,重十五銖,文曰‘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长一分,相重一銖,文各为其布名。直(值)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而直千钱矣。是为布货十品。” 颜师古 注:“布亦钱耳。谓之布者言其分布流行也。” 顾炎武 《日知录·汉书注》:“按本文钱、布自是二品,而下文復载改作货布之制,安得谓布即钱乎?《莽传》曰:‘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直货钱二十五。’今货布见存,上狭下广,而歧其下,中有一孔。 师古 当日或未之见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布货”是中国古代王莽政权时期(公元9-23年)铸造的一种特殊货币体系,其含义和特点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 基本定义
    布货是王莽推行货币改革时铸造的铜质货币总称,共分十品(即十个等级),均以“布”命名,统称“布货十品”。其名称源于货币形制类似农具“布”(即铲形钱),且“布”字有流通、分布之意。

  2. 十品规格与价值
    根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十品布货从小布到大布依次为:小布、幺布、幼布、厚布、差布、中布、壮布、弟布、次布、大布。其规格和币值呈递增关系:

    • 最小品级:小布长1.5寸,重15铢,面值100钱;
    • 最高品级:大布长2.4寸,重1两(24铢),面值1000钱。
      每品长度递增0.1寸,重量增加1铢,面值增加100钱。
  3. 历史背景与特点
    王莽通过频繁改革币制试图恢复周代货币体系,但布货因种类繁杂、换算复杂,导致民间流通困难,最终改革失败。其货币铭文直接标注面值(如“小布一百”),是中国早期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之一。

  4. 名称争议
    颜师古在《汉书注》中提出,“布”既指铲形制钱,也暗含“货币流通”之意;而现代学者多认为其命名与形制直接相关。

如需查看完整的十品名称及考古实物资料,可参考《汉书·食货志》或专业货币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布货

布货是一个包含了两个字的词语,由“布”和“货”组成。

“布”的部首是“巾”,总计有5个笔画。它是指用棉、麻、丝、毛等纤维制成的织物。

“货”的部首是“贝”,总计有8个笔画。它指的是商品或物品。

《布货》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货物流通的方式。在古时候,商人们用布作为交易的媒介,所以称为“布货”。

在繁体中文中,《布货》这个词的写法是「布貨」。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是「佈貨」。

以下是一些例句:

一些相关词汇:

总结:

布货指的是用布制成的商品或物品,古时候商人们用布作为交易媒介。词语的部首和笔画分别为“布”(巾,5画)和“货”(贝,8画)。在繁体中文中写作「布貨」,古时候的汉字写作「佈貨」。一些相关词汇有布料、布匹、布袋、布偶等,近义词有布匹、布料、织物,反义词有木材、矿石、货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