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仓皇 ”。
仓惶(cāng huáng),汉语形容词,指匆忙而慌张的状态,多形容因突发情况导致的慌乱失措。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权威解析:
匆忙慌张
指因事出突然或紧急而行动急促、心神不宁。
例:鲁迅《故事新编·奔月》:"羿忽然心惊肉跳起来,觉得仓惶无措。"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ISBN 978-7-100-12450-8。
内心不安
引申为因恐惧、压力等产生的心理慌乱。
例:"听闻噩耗,他神色仓惶,半晌无言。"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仓"通"仓促",表急促;"惶"意为恐惧,合指"急促恐惧"的心理状态。
古作"仓皇",唐代已见用例(如杜甫《破船》诗:"仓皇避戈矛"),后固定为"仓惶"。
词汇 | 核心差异 |
---|---|
仓促 | 侧重时间紧迫,未必含恐惧 |
惊慌 | 强调因意外产生的恐惧感 |
狼狈 | 含窘迫失态之意,程度更深 |
冰心《寄小读者》:"忽然觉悟,我为何仓惶失据?"
来源:《冰心全集》,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
《新唐书·李靖传》:"虏仓惶遁去,相蹈藉死者万计。"
来源:《二十四史全译》,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
词性标注:形容词(状态词)
规范提示: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仓惶"为规范写法,异体"仓皇"多见于古籍。
“仓惶”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cāng huáng,通常用来形容人在紧急或突发情况下表现出的慌乱、匆忙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该词由“仓”(仓促)和“惶”(恐慌)组成,指因突发事件(如灾难、危险等)而失去冷静,行动急促且慌张。例如:“敌人仓惶逃跑”。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紧急情境下的反应,如火灾、地震时人们“仓惶逃离”,或历史事件中人物的慌乱行为,如“恺撒越过卢比孔河后,众人仓惶出逃”。
近义词与反义词
例句补充
扩展说明
该词在文学和口语中均常见,强调因时间紧迫和心理压力导致的混乱状态,与“仓皇”可互换使用。
埃堨矮星騃冶般跚惭仄尺蹏楚操逴逴当意彫伤顿卒防御州否心固山还质寒塞江绿大疾恶如讐继晷锦肆金吾卫际涯决谳俊爽钧修空冥空无快马子睽变匮少类感练事陆放翁马程木獭牛车攀龙附凤强本弱支鎗手千回万转亲供清懿丘壤诠辩冗肤三小戏赡举擅兴发世翁刷的铄口说一不二蒐慝虽説泰治蹚浑水同厠稳拍乌珠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