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田赋的意思、田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田赋的解释

[land tax] 旧时按土地征收的赋税

详细解释

按田亩征收的赋税。 鲁宣公 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税亩”是我国历史上记载的征田赋之始。以后或称租,或称税,名目累变;或收实物,或收银钱,时有不同,然历来为封建王朝的主要收入。《左传·哀公十一年》:“ 季孙 欲以田赋,使 冉有 访诸 仲尼 。” 杨伯峻 注:“此为田亩税。”《元史·王构传》:“时南士有陈利便请搜括田赋者,执政欲从之。 构 与平章 何荣祖 共言其不可,辨之甚力,得不行。” 王闿运 《与曾侍郎言兵事书》:“今请一切罢捐输釐金钞票官钱之法,而专务田赋,兼行官商,则弊轻而可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田赋是中国古代对土地征收的赋税,属于传统农业社会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其核心含义是以土地面积为依据,向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征收的实物或货币税赋。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田赋指以农田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根据土地面积、肥瘠程度、产量等因素确定税额。古代文献中常称“田税”“地税”,如《孟子·滕文公上》载:“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反映了早期田赋制度的雏形。

二、历史演变

  1. 先秦至隋唐:早期以实物税为主(如谷物、布帛),汉代形成“三十税一”的定额制(《汉书·食货志》)。唐代推行“租庸调制”,田赋与徭役结合。
  2. 宋明清时期:明代“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合并为银两征收;清代“摊丁入亩”将丁税并入田赋,形成地丁银制(《清史稿·食货志》)。
  3. 近代变革:清末至民国逐步改革税制,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土地法》,田赋归地方征收。1950年新中国《农业税条例》实施,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

三、主要特点

四、权威文献佐证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商务印书馆.
  2.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历史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3. 清代官修. 《清史稿·食货志》. 中华书局点校本.
  4. 孙翊刚. 《中国赋税史》. 中国税务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田赋是中国古代至近代对土地征收的税赋制度,其核心特征与演变如下:

一、基本定义

田赋是政府以土地为对象征收的税赋,属于土地税范畴。早期“田”指按田地征收的田租,“赋”则源于军赋代金转化的人头税(口赋)。自秦汉起形成“田有租、人有赋、力有役”的赋役体系。

二、历史演变

  1. 起源:夏商周时期的“贡、助、彻”三法为雏形,战国时期鲁国“初税亩”(公元前594年)和秦国“初租禾”(公元前408年)确立封建田赋制度。
  2. 明清时期:包含地丁(土地税与人头税合并)、升科(新垦土地税)、租课(官田租金)三项,成为国家主要财政收入。
  3. 民国时期:整合漕粮、户课等为“四赋”,仍延续土地税性质。

三、征收形式

四、社会影响

虽然名义上由土地所有者缴纳,但实际税负通过地租转嫁给佃农,成为农民的重要负担。民国时期仍有“皇粮”“正粮”之称,解放后演变为公粮和农业税。

五、现代演变

2006年农业税废止,标志着延续2600年的田赋制度终结。当代土地相关税费以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等形式存在。

注:如需查看具体历史案例(如清代户县田赋改革),可参考的完整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谤焰豹论避邪参将嘲咻吃茶吃哑巴亏出薪蹿红丹鬉电力系统断烬分派辐分府署官迷心窍鬼扯腿鬼仙孤景衮衮诸公寒露好个黄经懽悦讳日娇情借救孑然无依警虑进究窘竭卷棚顶开怀儿客居馈酳伶仃路絶悂谬平桥婆陀铺采摛文窃案青筦轻翾戚婣日转千街宂剧上浮设国慎核十二市盈率祀天酸牛奶特卖推筴违拗物美价廉悟宗销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