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平淡的意思、平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平淡的解释

(1) [flat;prosaic]∶人的品性浑厚淡泊

性贵平淡

(2) [ordinary;insipid]∶平常;没有曲折

平淡无奇

(3) [bald]∶特指诗文、书画风格自然而不加雕琢

主题愈是富于诗意,表现得愈平淡或者至少是愈简略

详细解释

亦作“ 平澹 ”。1.谓人的品性浑厚淡泊。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晋书·郗鉴传》:“ 彦辅 道韵平淡,体识冲粹,处倾危之朝,不可得而亲疏。” 宋 王巩 《王氏谈录·性贵平淡》:“公言人性贵平淡,若加以识器,即所谓宰辅器也。” 明 张居正 《杂著》:“故人之才性,以平淡为上。” 明 李东阳 《书米南宫真迹后》:“ 米 称 颜柳 挑踢,用意太过,无平淡天成之趣。” 清 刘熙载 《艺概·诗概》:“平澹天真,於五言为宜。” 秦牧 《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大抵本领高强,作品寓意深厚,耐人寻味的画家,才敢于在画幅上萧疏平淡地仅仅画上一点东西,而留下很多的空白。”

(2).平常;没有曲折。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姦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澹。” 宋 文天祥 《跋胡琴牕诗卷》:“或谓游 吾山 如读 少陵 诗,平淡奇崛,无所不有。”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陆蠡 《私塾师》:“目前简直是归隐了,没有访问,没有通讯,我过着平淡而寂寞的日子。”

(3).特指诗文、书画风格自然而不事雕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平淡”是现代汉语中多维度呈现的形容词,其核心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具有延展性。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该词本义指“(事物、现象等)普通,没有曲折或特别之处”,例如“平淡的生活”常用来形容缺乏起伏的日常状态[来源1]。在文艺理论领域,《汉语修辞学》将其引申为“语言风格质朴自然,不追求华丽辞藻”,如汪曾祺散文常被评价为“文字平淡中见深意”[来源2]。

从哲学视角分析,《中国美学范畴辞典》指出“平淡”可指“超越形式美的高级审美境界”,宋代文人推崇的“平淡美”便体现了这种返璞归真的艺术追求[来源3]。现代语义演变中,《当代汉语词汇研究》记录其新增“(味道)不浓烈”的义项,如“这道菜口味比较平淡”[来源4]。需要注意的是,该词在不同方言区存在使用差异,据《汉语方言大词典》显示,吴语区有时会以“平淡”特指人际关系疏离的状态[来源5]。

网络扩展解释

“平淡”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事物或情感表现平常、缺乏起伏变化,如“平淡无奇”“语调平淡”。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刘劭《人物志·九徵》,强调观察人性应先看其平淡本质,再论聪明才智。

二、品性描述

特指人的品性浑厚淡泊,如《晋书》评价郗鉴“道韵平淡,体识冲粹”,明代张居正也提出“人性贵平淡”的观点,认为这是成为宰辅之才的基础。

三、艺术风格

在文学艺术领域,指自然质朴的表现手法。唐代韩愈评诗“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澹”,宋代文天祥称杜甫诗“平淡奇崛,无所不有”,清代龚自珍更以“删尽蛾眉”喻示艺术归于平淡的境界。

四、生活状态

形容缺乏波澜的日常状态,如“平淡而寂寞的日子”。现代多用于描述重复单调的生活节奏,但也可指历经繁华后的返璞归真,如陆蠡散文中的恬淡意境。

五、反义词与辨析

反义词包括精彩、精美、出色等。需注意“平淡”不同于“平庸”,前者强调自然质朴中蕴含深意,后者则带有贬义色彩。

注:完整古籍例证可参考《人物志》《晋书》等文献,现代用法可查阅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葆啬贲室补复沧热残尊朝里无人莫做官迟违出牧聪识登场叮当当断亡顿履嶞嶞飞禽斐亹分镜头哽塞光芒万丈广陜过班顾绣诂训学好奇尚异皇雅圜墙哕哕会絮江堤锦瑟脚本拘方橘山克协僚仆犁铧栗黄吝细临淄披豁平颁清巧秋溟栖逸确商饶忧赏对上价奢费沈迹霜花束拘说起曹操,曹操就到铜斗儿家私危败违例僞人卫生院卧理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