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 田地,田间,田野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
亦作“甽亩”。1.田地;田野。《国语·周语下》:“天所崇之子孙,或在畎亩,由欲乱民也。” 韦昭 注:“下曰畎,高曰亩。亩,垄也。”《荀子·成相》:“举 舜 甽亩,任之天下身休息。” 宋 王安石 《上五事书》:“释天下之农,归於畎亩。” 清 谭嗣同 《仁学》四四:“顾农夫之於畎亩,工役之於机器……於今之衣冠礼范有大不便者,而亦不闻异其制,何耶?”
(2).引申指民间。《后汉书·章帝纪》:“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甽亩,不繫阀閲。” 宋 陆游 《五月七日拜致仕敕口号》之二:“白首奉身归畎亩,清宵无梦接鵷鸞。”
(3).指农民。 唐 张说 《喜雨赋》之一:“寰海浹而康乐,畎亩欣而相顾。”
畎亩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畎”和“亩”两个单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代农田、田地,尤其强调田间具体的耕作结构与土地划分。以下从权威汉语工具书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畎(quǎn)
《汉语大词典》释义为田间的小水沟,即田地中用于灌溉或排水的沟渠。《说文解字》注:“畎,水小流也……一曰田间沟也。”其字形从“田”从“川”,直观体现与水渠相关的农田结构。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
亩(mǔ)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约合今667平方米),亦泛指农田垄埂或耕作区域。《古代汉语词典》指出,“亩”本义为田垄,后引申为农田的泛称。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版。
“畎亩”作为复合词,最早见于先秦文献,其含义包含两层:
字面指代:田间沟渠与垄埂,即农田的具体结构。
《孟子·告子下》云:“舜发于畎亩之中”,此处“畎亩”即指耕作的土地环境。
来源: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
引申意义:泛指农耕生活或平民阶层。
如《庄子·让王》载:“(颜回)居于畎亩之中”,以“畎亩”象征隐逸耕作的生活状态。
来源: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2009年。
《辞源》(第三版):
“畎亩:田间;田地。畎为田间小沟,亩为田垄。”
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第三版),2015年。
《汉语大词典》:
“畎亩:犹田间。泛指农耕之事。”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7卷),2001年。
“畎亩”在典籍中常与贤者出身关联,如:
来源: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14年点校本。
“畎亩”本义为田间沟垄结构,后扩展为农田、农耕的统称,并在文化语境中衍生出“民间”“草野”的象征意义。其释义需结合古代农业制度及文献用例综合理解。
“畎亩”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畎亩(拼音:quǎn mǔ)指田地、农田,常用来描述耕作的土地或田野环境。例如《孟子·告子下》中“舜发于畎亩之中”,即用“畎亩”代指农耕生活的起点。
构词解析:
历史背景: “亩”起源于夏商时期的井田制,早期与“公田”“私田”划分相关;而“畎亩”作为复合词,在《国语》《荀子》等典籍中已出现,反映了古代农耕社会的土地管理方式。
如需进一步考证典籍用例,可参考《国语》《孟子》等文献。
阿甄坌没笔老墨秀不卜长霓车口澄鉴瘳差楚莲出戍打拳大嚣凋严地势图低水位耳唇匪躬風戒風礫封殖告奉高阳公子攻治骇胆行政复议横流胡拨四讲师激愤金锁曲九韶久仰记心即早絶情可望而不可及腊肥良常练漂六尊龙沈驴驹媚南部扑剌剌峭绝峭隽秋解起攒蜷伏权假神木舍生取谊豕豞收救顺风吹火颓魄唯利是求贤述西藩洗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