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激愤的意思、激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激愤的解释

[flutter;wrathful;indignant] 激动愤怒

他的议论引起了一片激愤

详细解释

(1).激励发愤。《孔子家语·困誓》:“吾闻之,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庸知其非激愤厉志之始於是乎在。”《后汉书·桓帝纪》:“激愤建策,内外协同。”

(2).谓情绪激动,心情郁结。《三国志·蜀志·李严传》:“十二年, 平 闻 亮 卒,发病死。 平 常冀 亮 当自补復,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3).激动气愤。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这当儿,战士们都非常着急地在院子里议论。全连队的人心情都是激愤的。”

(4).激怒。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当时激愤了工人,挥起拳来就要上去打。”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激愤”是一个形容词,用于描述因极度愤怒或激动而难以自控的情绪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情绪因外界刺激(如不公、欺骗等)达到愤怒的顶点,常伴随明显的激动表现。例如:“社会事件引发民众激愤情绪。”

二、词源与演变

  1. 古义:早期有“激励奋发”之意,如《后汉书》中“激愤建策”。
  2. 今义:现代多指情绪激动且愤怒,如杜鹏程作品中“战士们心情激愤”。

三、使用场景

四、近义词辨析

五、权威引用

《三国志》提到李严“激愤发病”,体现情绪郁结;《保卫延安》中战士们的“激愤”则表现战时的集体情感。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3、5的完整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一、《激愤》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激愤》是一个形容词,意为非常愤怒或极度激动的状态。它用来形容激烈的情绪或激动的心情。

二、拆分部首和笔画

《激愤》的拆分部首为水(氵)和心(忄),其中水部表示与水相关的事物,心部表达与情感相关的意思。

《激愤》一词共有10画,比较复杂,需要一定的笔力来书写。

三、来源

《激愤》一词源自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著的《琵琶行》中:“忽闻歌声激愤起,回看一笑百媚生。”意指听到激烈的歌声,心情激动起来。

四、繁体

《激愤》的繁体字为「激憤」。

五、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略有不同。《激愤》的古代写法为「激忿」,意思与现代写法相同。

六、例句

1.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激愤,立即决定采取行动。

2. 面对不公正的对待,她激愤地向上级提出了抗议。

七、组词

激动、激烈、愤怒、激情、愤恨、激昂。

八、近义词

义愤、恼怒、愤懑、怒火、怒气。

九、反义词

平静、冷静、淡定、宽容、宽慰。

别人正在浏览...

弁言不登大雅哺坊参审廛闬谌容筹笔驿酬奬愁神疵醇村老子稻花堕城发皇张大发照钢砂官下骨法过生日寒苦函杖合拢怀负谎假桓桓护工家成业就嘉悼简傲绝俗江神吉光片羽金人之箴九精棘垣块儿八毛枯裂蜡梅躐级荔支香隆窑毛翎梅尉秘近命吏纳宠情实启衅阙陷软皂诗书松明松蕈剸割晩就问当文丐限隔衔凄霄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