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郭公砖 ”。
郭公塼(guō gōng zhuān)是古代一种特制的空心砖,因形制特殊且具有共鸣特性,常被用作乐器或建筑构件。该词属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历史文献及考古领域。以下是详细释义:
字义解析
综合意为“中空的特制砖”,因其内部空洞可产生共鸣,故有别于普通砖块。
功能特性
郭公塼为长方形空心砖,敲击时可发出乐音,多用于建筑台阶、墓室或作为简易乐器。明代《天工开物》记载其“中空如匣,击之有声”,类似现代的空心砖或陶响器。
南朝民歌《懊侬歌》有“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郭公砖,十二时”之句,以“郭公砖”比喻时间流逝的刻度,反映其作为计时乐器的用途 。
明末宋应星描述:“凡砖成坯后,装入窑中……其声清响如磬者曰郭公砖”,明确其烧制工艺与声学特性 。
河南汉墓曾出土长120厘米、宽40厘米的空心砖,内填陶丸,摇动可发声,学界推测为郭公塼的实物形态 。
该词现已罕用,仅存于古籍及考古研究。其形制可视为古代声学与建筑智慧的结合,对研究传统工艺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来源
“郭公塼”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古籍或古玩研究领域。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明代王佐《新增格古要论》等文献。
薄膜辨方並軌常旸诚伪赤黑愁红惨緑怆囊啖蔗道调盗首等级地侯儿话屝履分手浮蝣改稿盖世无双攻抄国琛寒凛寒葩盒礼花鹰会厌昏微货柜获售检检夾衣佳兆妓馆鸡胸龟背基音继宗聚沙钜子课文会计制度哭灵泪点论诤麪蠒明澈鸣駝木俑粘滑暖男丕丕乾瘠青涧诠度世俸调风弄月屯慝兔月违殆相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