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片言隻字 ”。 唐 司空图 《题<柳柳州集>后》:“噫,后之学者褊浅,片词隻句,未能自辨,已侧目相詆訾矣。”
“片词只句”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piàn cí zhī jù,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释义
指零碎、不完整的文字材料,通常由简短的字词或句子片段构成,无法独立表达完整意义。与“片言只字”同义,强调文字材料的片段性和不系统性。
出处与典故
源自唐代司空图的《题〈柳柳州集〉序》:“后之学者褊浅,片词只句,未能自辨,已侧目相诋訾矣。”。此处批评后人学问浅薄,仅凭零碎文字便妄加批评。
语法与用法
近义词
“片纸只字”,两者均指少量文字,但后者更侧重书面材料的零散性。
使用建议
该成语适用于学术讨论或文学批评中,强调对零散材料的谨慎态度。例如:“研究古籍需结合上下文,不可断章取义、拘泥于片词只句。”。
若需具体例句或进一步分析,可参考唐代文献或成语词典(如、2、4的原始出处)。
《片词只句》是一个成语,意指言简意赅、言辞简洁,一句话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
《片词只句》由三个部分组成:片(⽪)、词(讠)和只(⼲)。其中,“⽪”是皮的意思,“讠”是言字边的意思,“⼲”是干的意思。
《片词只句》总共有8个笔画。
《片词只句》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在自己的传记中记录了一位名叫陈平的官员的事迹。陈平在一次宴会上只说了一句话,却表达了自己的政见。这个成语就是用来称赞他的言辞简洁、表达精练。
繁体字中,还是保持了《片词只句》这个成语的原本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字形可能会有一些差异。《片词只句》这个成语可能在古代的写法中有所变化,但是整体的意思和用法没有改变。
他的演讲短而有力,是一篇《片词只句》。
片言只句、独示即作、言简意赅
言简意赅、字字珠玑、一语中的
赘言多字、累赘冗长、啰里啰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