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茅山的意思、茅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茅山的解释

山名。在 江苏省 句容县 东南。原名 句曲山 。相传有 汉 茅盈 与弟 衷 固 采药修道于此,因改名 茅山 。《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止于 句容 之 句曲山 ,恒曰……昔 汉 有三 茅君 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 茅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茅山,作为汉语词汇,具有深厚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内涵,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权威角度进行解释:

  1. 地理实体(山脉名称)

    指位于中国江苏省西南部,地跨句容、金坛、丹阳、溧阳等市县的一座山脉。它是宁镇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茅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质景观著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名称源于古代盛产可用于编织和药用的茅草(如白茅、黄茅),故称“茅山”。

    来源参考: 《辞海》(第七版)地理分册“茅山”条;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地理志》。

  2. 道教圣地(宗教文化象征)

    茅山是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祥地,在道教史上享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崇高地位(见《洞天福地记》)。西汉时,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此修炼并得道成仙,被尊为“三茅真君”,山因此得名“茅山”(亦称“三茅山”)。此后,陶弘景等著名道士在此创立和发展了上清派,使茅山成为重要的道教中心,宫观众多,香火鼎盛。

    来源参考: 中国道教协会官网“道教名山·茅山”介绍;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第二卷)。

  3. 文化符号与衍生词汇

    • 茅山道士: 特指在茅山修行或传承茅山道法的道士。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如《聊斋志异》),常被描绘为精通法术、符箓、驱邪的人物形象。
    • 茅山术: 泛指被认为起源于或与茅山道教相关的方术、法术,包括符咒、斋醮、驱鬼、堪舆等,常见于民俗信仰和志怪小说中。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茅山道士”词条;宗力, 刘群.《中国民间诸神》中关于“三茅真君”及道教法术的论述。

  4. 行政区划地名

    因山得名,现指江苏省句容市下辖的“茅山镇”或“茅山风景区管委会”,是管理该区域行政事务和旅游发展的基层单位。

    来源参考: 句容市人民政府官网行政区划信息;国家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

网络扩展解释

“茅山”一词的释义可从地理、历史、文化三方面综合解析:

  1. 地理属性
    茅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东南部,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古称“句曲山”,因汉代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此采药修道得名“茅山”,亦称“三茅山”“良常山”。现分属句容市与常州市金坛区,核心景区在句容境内。

  2. 道教地位
    作为道教“上清派”发源地,茅山被誉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东晋杨羲、许谧在此创立上清派,南朝陶弘景隐居四十余年完善教义,使之成为道教重要宗坛。山中有九峰、二十六洞等道教胜迹,华阳洞为代表性景观。

  3. 现代价值
    茅山兼具自然与人文景观,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涵盖抗日根据地旧址、森林公园等多元文化标签。其名称已从单纯山名扩展为融合宗教、历史、旅游的综合性文化符号。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典籍及现代资料,如需完整文献可参考相关网页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日作梦标显部覆漕运操张乘骑程奏除岁打号电焊二十四番风信饿焰放牧燔销非不風訓高范高迈高谈弘论刮目顾眄哈拉帕文化好官缺黄公奸故减速兢兢翼翼金明寄生草九容极养枸酱俊僚勒紧裤带掠卖憭慄僚婿邻笛纶组节束买陂塘没面盘操盘基烹煮剖解奇才岂钜晴霞衢罇神魂颠倒狮子舞朔裔私忿遂滋台柱子提线抠文恶宪矩校军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