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古传说能制伏恶鬼的两位神人,后世遂以为门神,画像丑怪凶狠。《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 度朔之山 ,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 神荼 ,一曰 鬱垒 ,主閲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於是 黄帝 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 神荼 鬱垒 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门神》:“门神皆甲胄执戈,悬弧佩剑,或谓为 神荼 、 鬱垒 ,或谓为 秦琼 、 敬德 ,其实皆非也。但谓之门神可矣。” 清 孙枝蔚 《题王幼华明府所藏钱贡<锺馗嫁妹图>》诗:“ 神荼 、 鬱垒 门前望,山魈担酒魅牵羊。”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於是思想正人君子,以为他生时如此正气,必能制伏邪魔,故有绘 神荼 、 鬱垒 以为啖鬼之神。”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神荼郁垒汉语 快速查询。
“神荼郁垒”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两位门神,其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神荼郁垒承载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平安的祈愿,其形象与传说深刻影响了中国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需注意读音和释义的准确性,避免与后世门神混淆。
神荼郁垒是一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英勇善战的将士或壮丽雄伟的景象。这个词的意思十分富有诗意和浪漫主义色彩。
神荼郁垒的拆分部首为「示示攵土囗木山」,共有16个笔画。「示」和「示」是部首,「攵」称为独体旁,「土囗木山」分别是主体部分。通过这些部首和笔画组合而成的字,形象地表达了雄伟壮观的意象。
神荼郁垒这个成语来源于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诗句:“神荼郁垒青冥高,凤驭轩辕杜少府。”意为高耸入云的垒堡,给人一种庄严壮观的感受。
在繁体字中,神荼郁垒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根据古时候汉字的写法,神荼郁垒的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比如「示」的上半部分是「二」字形,「示」的旁边还有一个竖折的「土」字旁,「囗」是四个方块拼成的,「木」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向右下方弯曲的折线。「山」的上半部分是一个斜杠。
以下是神荼郁垒的例句:
以下是神荼郁垒的组词:
以下是神荼郁垒的近义词:
以下是神荼郁垒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