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动物畜养于笼中加以戏弄。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士以雉为贄。雉者不可指食笼狎而服之,故士以雉为贄。”
“笼狎”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解释:
1. 基本释义
“笼狎”指将动物畜养于笼中并加以戏弄的行为。该词由“笼”(关养动物的器具)和“狎”(亲近戏弄)组合而成,字面含义为通过圈养对动物进行驯服或逗弄。
2.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刘向的《说苑·修文》:“士以雉为贄。雉者不可指食笼狎而服之,故士以雉为贄。” 这里的“笼狎”描述雉鸟(野鸡)因无法被驯养戏弄,故被士人用作见面礼,象征其不受拘束的高洁品性。
3. 引申含义
在古汉语中,“笼狎”不仅指具体行为,也隐含着对自由的剥夺与控制。如“笼鸟槛猿”等成语,均以笼中动物比喻受束缚者。
4. 关联词汇
总结
“笼狎”是带有贬义色彩的古语,既描述对动物的圈养戏弄,也暗喻人类对自然生灵的掌控。其语境多用于文学或哲学讨论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
《笼狎》是一个形容词词语,意思是被困在笼子中或局限在狭小空间中,无法自由活动或发展。
《笼狎》的拆分部首是“竹”和“犬”,分别代表了竹子和狗。它的总笔画数是13画。
《笼狎》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襄王初立,笼狎名士。”在繁体中,它的写法是「籠狎」。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笼狎》在古代的写法是「筇狎」,其中的「篭」是由「竹」和「龍」组成的字,象征竹林;「狎」则由「犬」和「甲」组成,表示与狗的关系。
1. 老师严厉盯着学生,让他们感到笼狎的压力。
2. 时间长了,他渐渐感到在这个城市里生活有些笼狎。
3. 创造力需要一片开阔的天地,而不是笼狎的局限。
1. 笼罩:指环境或氛围使人感到压抑或受限。
2. 逍遥:指自由自在、不受限制。
3. 狭隘:指空间狭小、受限制。
1. 禁锢:指被束缚或限制不能自由活动。
2. 局限:指受到条件或限制而无法拓展或发展。
1. 自由:指没有限制或束缚的状态。
2. 宽敞:指空间较大,无拘束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