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略的意思、戎略的详细解释
戎略的解释
作战方略;军事谋略。《周书·于谨传》:“及 晋公护 东伐, 谨 时老病, 护 以其宿将旧臣,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 唐 刘禹锡 《酬郓州令狐相公官舍言怀见寄呈乐天》诗:“已通戎略逢 黄石 ,仍占文星耀碧虚。”《旧唐书·郑云逵传》:“ 奉天 之难, 云逵 奔赴行在, 李晟 以为行军司马,戎略多以咨之。”
词语分解
- 戎的解释 戎 ó 古代兵器的总称。 军队,军事:兵戎。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戎装。戎马。 古代称兵车:御戎。 大:戎功。 称(方言,音如“农”):“戎有良翰”。 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西戎。戎狄。 姓。 笔画
- 略的解释 略 大致,简单,不详细:大略。简略。粗略。略微。略有所闻。略知一二。 省去,简化:省略。忽略。其余从略。 简要的叙述:史略。要略。事略。 计谋:方略。策略。战略。 抢,掠夺:侵略。攻城略地。 详 笔
网络扩展解释
“戎略”是一个汉语成语,结合军事与策略两层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戎略”指军事策略或战略思维,强调战争中的谋划与部署能力。该词由“戎”和“略”构成:
- 戎:原指兵器、军队或战争(),如《周书》中“投笔从戎”即表示弃文从军。
- 略:意为策略、谋略(),如“雄才大略”中的计谋含义。
二、使用场景与例证
- 古代军事文献:多用于描述将领的军事才能。例如《周书·于谨传》提到“询访戎略”,指征询作战方略;唐代刘禹锡诗中“已通戎略逢黄石”则以“黄石公授兵法”典故暗喻精通战略()。
- 现代语境: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形容对战争全局的筹划能力,如“深谙戎略的军事家”。
三、相关延伸
- 近义词:兵略、韬略、军谋。
- 反义词:莽撞、无谋。
- 文化关联:与“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等同属军事智慧范畴,但“戎略”更侧重宏观战略层面。
四、注意事项
现代日常交流中较少使用该词,常见于学术讨论或历史题材作品。如需查询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周书》《旧唐书》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戎略》的意思
《戎略》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军事策略、战争计划。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戎略》的部首是戈,共包含12个笔画。
词语来源
《戎略》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秋官正义》这本古籍中,意为军事上的计策和策略。
繁体字
繁体字为「戎畧」。
古时候汉字写法
《戎略》在古代写作「戎勒」或「戎纛」。
例句
1. 他以精明的戎略领导了军队取得了胜利。
2.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古代戎略的应用与运用。
组词
戎马:指军队。
戎装:指军装。
近义词
兵谋
战略
反义词
和平
外交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