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穷虏的意思、穷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穷虏的解释

犹言亡国奴。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昔者, 越国 遁弃宗庙,身为穷虏,耻闻天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穷虏(qióng lǔ)是古汉语词汇,现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语境,其核心含义指陷入绝境、走投无路的俘虏或敌人。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分层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字义拆解

    • 穷:本义为“尽、极端”,引申为“困厄、无出路”。
    • 虏:指“俘虏、敌人”。

      合称指被逼至绝境的俘虏或残敌,强调其丧失反抗能力、处境艰危的状态。

  2. 词典定义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

    “穷虏”指势穷力竭的俘虏或敌人,多形容败军溃逃后孤立无援的残余势力。


二、语义延伸与用法

  1. 历史语境中的使用

    常见于史书或军事文献,描述战败方溃散后的残余兵力。例如:

    《后汉书·耿弇传》:“穷虏假息,徼幸万一。”

    此处指败军苟延残喘,企图侥幸求生。

  2. 情感色彩

    含贬义或轻蔑意味,暗指对方已丧失威胁性,如成语“穷寇勿追”(指不逼绝境之敌以防反扑)。

  3. 近义对比

    • 败虏:侧重战败被俘。
    • 残虏:强调残余势力。

      穷虏更突出“困顿无路”的处境,语义更重。


三、权威典籍例证

  1. 《汉书·匈奴传》:

    “匈奴大困,穷虏遁逃。”

    描述匈奴战败后狼狈逃亡的窘境。

  2. 《三国志·吴书》:

    “今穷虏必投夷狄,宜分兵截其归路。”

    指溃败敌军可能逃向蛮夷之地,需派兵阻截。


四、现代使用与辨析

现代汉语中,“穷虏”已非常用词,多见于历史研究、文学创作或成语引用。需注意: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8卷,页 1012。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页 1265。
  3. 《后汉书》《三国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穷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穷虏”原指亡国奴或战败后被俘虏的困窘者,强调因国家灭亡或战败而陷入绝境的屈辱状态。这一含义源自汉代赵晔的《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昔者,越国遁弃宗庙,身为穷虏,耻闻天下。” 此处勾践以“穷虏”自喻,表达越国战败后的屈辱处境。


词语构成与演变

  1. 单字解析:

    • 穷:指困顿、绝境,可引申为“走投无路”或“极端状态”。
    • 虏:本义为“俘虏”,后泛指被征服、受压迫的人。
    • 组合后,“穷虏”强调因失败而陷入困苦、丧失尊严的状态。
  2. 引申义: 部分现代解释将其扩展为“穷困无助的人”,但这一用法在古籍中较少见,更常见于当代语境下的引申。


使用场景与示例


与其他词汇的对比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吴越春秋》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挨打受气按理播徙常任瞋目竖眉抽打雠较船帮辍涂断粮堆放干耗高伉告命贵当滚涨过滤嘴寒菜汗褟酣狎荷睠核准浆果脚窝窝假限列卒龙驾拢撚落荒緑缛眉诩藐玩縻络名茶磨砻能政碰头嚬瘁埤堄疲厌铺程钱清歧悮人身睿渥若夫三素云生魂石梯视微知着十姊妹淑姿倘或添覔天营贴脸吞笔兔走乌飞无念香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