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 渤海国 异姓妇人结成的集体。 宋 洪皓 《松漠记闻》卷上:“﹝ 渤海国 ﹞妇人皆悍妬, 大 氐与他姓相结为十姊妹,迭几察其夫,不容侧室及他游。”
(2).鸟名。《增补类腋·物部·杂载》引《云间郡志》:“十姊妹名游香,俗呼相思鸟。性狎,其侣飞鸣不散。”
(3).植物名。蔷薇科。每蓓十花或七花,故又称七姊妹。 周瘦鹃 《花木丛中·姊妹花枝》:“ 明 代小品文作家 张大复 ,有‘梅花草堂笔谈’之作,中有一则谈十姊妹云:‘十姊妹,花之小品,而貌特媚,嫣红古白,袅袅欲笑,如双姝邂逅,娇痴篱落间。故是蔷薇别种。’ 伯宗 云:‘折取柔枝插梅雨中,一岁便可敷花;故知其性流艳,不必及瓜时发也。’以人喻花,自很隽妙。”
“十姊妹”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古渤海国妇人结成的团体:
在宋代,渤海国的妇女常与其他异姓女性结成“十姊妹”,以互相监督丈夫的行为,防止纳妾或外出游荡。这一记载出自宋人洪皓的《松漠记闻》。
一种小型鸣禽:
十姊妹鸟体型似雀,羽毛多为白、淡褐或黑白相间,鸣声悦耳,性情温顺,易于繁殖饲养。它们还被用来代孵其他鸟类的蛋。
蔷薇科植物(别称“七姊妹”):
这种小灌木常见于中国南方,茎带刺,初夏开花,每蓓常含10朵或7朵花,花色丰富(黄、红、白等),具有观赏价值。明代文人张大复曾以“双姝邂逅”形容其娇媚姿态。
形容亲密关系或团结协作:
“十姊妹”在汉语中也用作成语,比喻亲密无间的朋友、兄弟姐妹或团队,强调互助与和谐。
更多细节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
《十姊妹》是一个汉语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家庭或一个集体中姐妹关系十分亲密、结合紧密的情景。这个词语通常用于形容姐妹之间的团结与亲密,是一种表达积极家庭、团队和友谊关系的形容词。
《十姊妹》的拆分部首是“女”和“十”,部首“女”表示与女性有关。这个词语总共有15画,其中“十姊妹”三个字分别是2画、9画和4画。
《十姊妹》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民间文学中的民谣、歌曲和戏剧中,它通常用于形容姐妹之间的亲密关系。繁体字为「十姊妹」,和简体字的写法一致。
在古代汉字中,十、姊、妹的写法与现在基本保持一致,都是由横、竖、撇、点等基本笔画组成。古代的字形形态多样,但总体结构与现代字形相似。
1. 五十年来,我们一直是最好的朋友,不仅是亲姐妹,更是十姊妹。
2. 这个团队的成员之间就像是十姊妹一样紧密团结。
组词:姊妹团、十全十美。
近义词:姐妹们、姐妹团体。
反义词:冷淡关系、疏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