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草木繁茂。 唐 韦应物 《游琅琊山寺》诗:“青冥臺砌寒,緑縟草木香。” 宋 欧阳修 《秋声赋》:“丰草緑縟而争茂,佳木葱蘢而可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院中花木翳如,莓苔緑縟。”
“緑缛”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绘草木繁茂、郁郁葱葱的自然景象。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緑缛”读作lǜ rù,是形容词,字面指草木茂密、绿意浓密的状态,常用来形容山林、花园等自然环境中植物生长旺盛的景象,传递生机勃勃的意境。
在古典文学中,“緑缛”常被用来渲染自然之美。例如:
“緑缛”多用于描写自然风光,尤其适合:
“缛”本义为繁密的彩饰,引申为“繁复、茂密”,因此“緑缛”不仅指颜色鲜绿,更强调草木的密集与生机。需注意与“繁文缛节”等含“缛”的词语区分,后者侧重繁琐的礼仪,与自然景象无关。
緑缛(lù)是一个古代汉字,它指的是华美的衣服或帘幕。这种衣服或帘幕主要采用绿色的丝绸制成,因此得名。在古代,緑缛是富贵和高贵的象征,往往是帝王和贵族所穿。
緑缛的部首是糸(纟),表示与线相关的事物。它一共有17个笔画。
緑缛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这本古代字典中,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合字。其中,“緑”是用来表示绿色的丝绸,而“缛”则表示华美的衣服。在繁体字中,緑缛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緑缛的写法有所不同。以魏碑为例,緑字的写法为“綠”,缛字的写法为“辱目”。这种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
1. 他身穿一袭华丽的緑缛,显得格外威严。
2. 宫中挂着一幅緑缛帘幕,给整个空间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华贵。
1. 緑缛衣:指的是华美的绿色丝绸衣服。
2. 緑缛帘:指的是用绿色丝绸制作的华丽帘幕。
3. 緑缛风:比喻盛行繁荣的局面。
緑缛的近义词是綺羅,也表示华美的衣服或帘幕。而緑缛的反义词则没有一个固定的对应词,可以视具体语境而定。
缠臂长才广度车马承弦德柄东拉西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短卷纷结敢做敢当耿贾耇德姑都龟顾还级宏阔匠黎纪理近县妗子考语科头袒体孔壁孔明灯乐玩立脚点林冠六要梨英南戏泥而不滓牛奶柹弄错俳文蟠龙卧虎平白无故破赚强恣前马人节人命官司三千珠履申告世济其美势穷力屈税说四布衣私益苏公笠逃灾避难天笃田谷田浍外族下层林祥景相王线形霄客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