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秦韩的意思、秦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秦韩的解释

(1).古国名。 辰韩 的别名。《后汉书·东夷传·三韩》:“ 辰韩 ,耆老自言 秦 之亡人,避苦役,适 韩国 , 马韩 割东界地与之。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觴,相呼为徒,有似 秦 语,故或名之为 秦韩 。”

(2).指 战国 时 秦国 和 韩国 。《战国策·秦策三》:“ 秦 韩 之地形,相错如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秦韩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历史含义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释义:

一、战国诸侯国合称 指秦国与韩国,源自《史记·苏秦列传》记载的"秦韩攻楚"战略联盟。《汉语大词典》指出,这是公元前三世纪列国博弈的特殊现象,秦为西方强国,韩为中原要冲,二者因地缘政治需要形成军事协作关系,常联合对抗楚、魏等国。例如公元前317年秦韩联军在修鱼大败楚军,即是典型战例。

二、朝鲜半岛古国别称 《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秦韩"是中原史书对辰韩、弁韩的统称,见于《后汉书·东夷列传》。三韩文化中,辰韩因秦朝移民迁入而被称为"秦韩",其部落联盟位于今庆尚道一带,以农耕与冶铁著称。弁韩则与倭人存在密切交流,二者共同构成朝鲜半岛南部早期文明形态。

词源流变 《辞海》补充说明,汉代以后文献中"秦韩"偶见代指中韩交流,如《三国志》载公孙康"越秦韩,讨不臣",此处借古称强调跨地域征伐。该词现代已不作为独立词条使用,仅存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秦韩”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历史词汇,其解释需结合不同历史背景进行区分:

一、古国别称(辰韩的别名)

  1. 来源与背景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辰韩的居民自称是秦朝逃亡者,因躲避劳役迁至朝鲜半岛南部马韩地区,后马韩割让东部土地供其定居。由于语言习俗保留秦人特征,故被称为“秦韩”。

  2. 地理位置
    位于今朝鲜半岛南部,是古代“三韩”(马韩、辰韩、弁韩)的一部分,与战国时期的韩国无关。


二、战国时期的秦国与韩国

  1. 两国关系特征
    秦国(今陕西、甘肃一带)与韩国(今河南中部)在战国中后期形成对峙。韩国因地缘劣势(夹在秦、魏、楚之间),成为秦国“远交近攻”策略的首要目标。

  2. 关键历史事件

    • 宜阳之战(前308年):秦国甘茂攻占韩国重镇宜阳,斩首韩军6万,控制崤函险要,打开东进通道。
    • 灭韩之战(前230年):秦将王翦攻破新郑,韩王安投降,韩国成为六国中首个被灭的国家。
  3. 战略意义
    灭韩标志着秦国统一战争的正式启动,此后秦国得以集中力量逐个击破其他诸侯国。


建议结合《战国策》《后汉书》等文献进一步了解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阿迦炉香暗害报蒸贬逐薄敛草鸡成品丑正捶句打死老虎雕殒分破奋张佛塔浮浪人负资产耕畲光晷孤淡桂琴寒鷃坏败火池讲衆羁局稽诛句阑钧校廊庙材冷寂莲华台六祝立义麦稃磨砻底厉孽庶柠檬偏孤片善谱曲钱清青春子倾路秋娥权横全音蕊宫赛马塞翁之马折愧霜峯舒卷同功绵外国微昧五门四关厢巫山洛浦下风习弊洗劫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