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指朝廷颁发给边地军政官员的符节。 宋 王珪 《贾昌朝乞罢使相第三表不允诏》:“遽愿还于相紱,且蘄解于边符。”
“边符”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边符”指古代朝廷颁发给边疆地区军政官员的符节,作为其身份和职权的凭证。符节在古代常用于调兵、任命或传达命令,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王珪的《贾昌朝乞罢使相第三表不允诏》:“遽愿还于相绂,且蕲解于边符。” 这里的“边符”即指边疆官员所持的官方符节,代表其职责。
部分资料(如)将“边符”解释为“地界的标志”,可能与字面拆分“边(边界)”和“符(符号)”有关,但结合权威文献,其核心含义仍以“军政符节”为主。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或宋代相关史料。
《边符》意为界限、疆界或边界的符号。
该字的部首是边,共含有8个笔画。
《边符》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来源于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的简化字。它是由边部和符部组合而成的。
《边符》的繁体为邊符。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对于《边符》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词义仍然相同。
1. 这个村庄是国家的边界,对外有边符标识。
2. 边符的划定对于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非常重要。
边符可以组成其他词语,如边境、边防等。
近义词:边界、界限。
反义词: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