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糊口的意思、糊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糊口的解释

[keep body and soul together] 勉强维持生活,填饱肚子

粥以糊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详细解释

吃粥。喻勉强维持生活。《魏书·崔浩传》:“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復不熟,将如之何?” 宋 苏轼 《雷州》诗之一:“灌园以糊口,身自杂苍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平生以馆穀糊口。” 郭沫若 《后悔》:“两个月的苦工换得八十块钱来,可以糊口养家,可以周济友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糊口"是汉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动词性短语,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基本劳动勉强维持生计。根据汉语权威辞书的解释,该词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解析:

一、词义溯源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指出"糊口"最早见于《礼记·檀弓下》"饘粥之食"郑玄注,本义指喝粥充饥,后引申为勉强维持温饱的生存状态。词素"糊"原指黏稠状食物,在此语境中转化为"维系、维持"的动作含义。

二、结构特征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将其标注为动宾结构,强调动作对象为"口",即代指人的基本饮食需求。这种以身体部位代指整体生存需求的手法,体现了汉语表达的具象化特征。

三、语义演变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2016)梳理了该词的历时发展:自先秦时期表生存维艰,到唐宋文献中渐趋中性化,明清时已泛化为谋生行为的统称。现代汉语中常与"勉强""艰难"等副词连用,保留着生计窘迫的语义底色。

四、语用范畴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特别标注其现代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养家糊口""勉强糊口"等四字格搭配。例句如:"他每天打三份工,只为勉强糊口。"(《新华词典》示例句,商务印书馆,2020)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系列辞书,具体出处详见各工具书纸质版本。因权威辞书暂未开放网络版查询接口,故未提供电子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糊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勉强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尤指解决温饱问题。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源于“糊”通“餬”,本指粥类食物。字面可理解为“靠喝粥填饱肚子”,引申为生活拮据,仅能维持最低生存需求。

  2. 现代用法
    多指通过简单劳动获取收入以维持生计,常见搭配如“养家糊口”“勉强糊口”,带有辛劳维生的隐含意味。

二、词源考据

  1. 历史文献

    • 《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糊其口于四方”,杜预注解“糊”为“鬻”(卖力谋生)。
    • 《庄子·人间世》用“足以糊口”描述底层劳作场景,体现早期用法。
  2. 语义演变
    从先秦时期的“寄食四方”逐渐扩展为泛指谋生,如宋代苏轼诗句“灌园以糊口”即指靠种植维持生计。

三、使用语境

  1. 适用对象
    多用于形容经济压力下的普通劳动者,如:“他每天打两份工才能糊口。”

  2. 语用差异

    • 中性表达:陈述客观事实(例:靠手艺糊口)。
    • 消极色彩:暗含生活艰难(例:仅能糊口度日)。

四、相关词汇


如需更多古籍例证或现代用法分析,可参考《汉典》或《魏书·崔浩传》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仞比句步骤草茵馋嗜踔厉骏发从私荡幡撢择蹀鞚访族服杜复活官属瑰意琦行鲑鱼合题何消画箑花枝招飐灰糜溷听火捺壶中天蠒卜监收尽足旧族据床鍊度漫书锚定门前人棉籽饼木槵子盘磴滂注匏罂清途青字牌跧局荣年媃儿三等九格山崩地裂上御赡养设品随缘损兵折将特煞挺穟通行本万古留芳纬说显佑小察席宠邪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