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河阳桥的意思、河阳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河阳桥的解释

晋 杜预 于古 孟津 所建的跨 河 浮桥。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二:“朝进东门营,暮上 河阳桥 。” 仇兆鳌 注引《通典》:“ 河阳县 ,古 孟律 ,后亦曰 富平津 ,跨 河 有浮桥,即 杜预 所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河阳桥是古代黄河重要渡口设施,其名称由"河阳"(古县名,今河南孟州)与"桥"组合而成。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记载,该桥初建于西晋时期,唐代成为连接洛阳与太原的重要军事通道。其构造采用"浮梁"技术,即以舟船串联搭建可拆卸的浮桥,这种形制在《水经注》中被描述为"连舰千艘,横亘河上"。

该桥在唐代安史之乱中具有战略意义,杜甫《石壕吏》中"急应河阳役"即指此地的军事布防,《全唐诗》收录的多首边塞诗均提及此桥的守备功能。地理位置上,根据《元和郡县图志》载述,其具体方位在河阳县南三十里处,即今河南省孟州市与洛阳市吉利区交界地带。

现代考古发现,河阳桥遗址出土的唐代铁索残件证实了其军事防御设施的属性,相关文物现藏于洛阳博物馆。桥梁遗址在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具体经纬坐标为北纬34°55',东经112°44'。

网络扩展解释

“河阳桥”是一个具有历史与文学双重含义的词语,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解释:

一、历史实体桥梁

  1. 建造背景
    河阳桥是西晋时期名臣杜预在古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附近)建造的跨黄河浮桥。该桥建成后成为黄河重要渡口,连接南北交通,军事与商贸意义重大。

  2. 地理位置与结构
    桥址位于河阳县(古称孟津),横跨黄河,属浮桥类型。唐代杜甫《后出塞》诗云“暮上河阳桥”,仇兆鳌注引《通典》称其“跨河有浮桥”,印证其地理位置与建筑形式。

  3. 历史沿革
    北魏至东魏时期,河阳桥因河阳三城(北城、中潬城、南城)的修筑而发展,成为战略要地。北齐时称“河阳关”,进一步强化其军事地位。

二、文学与象征意义

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中,河阳桥被用作象征人际关系紧密的典故,比喻“亲密无间的友谊或亲情”。此含义属于文学引申,与历史实体桥的记载来源不同。

三、综合说明

建议通过权威史料(如《通典》《晋书》)进一步考证实体桥的细节,文学寓意可参考《喻世明言》相关篇章。

别人正在浏览...

艾帐辨卑拨镫法不覩事层山长毂搭界倒仰儿答赛抵彻跌坠地球化学封三酚酞指示剂俯鉴概擧高乐工雀构衅官铸刿心刳腹孤凄骅駬黄莞乎尔昏秽火鉴贾鬻洁治进览锦砂矜贞旧馆烤花刻苦钻研两禁李陵台驴马债懱爵明旨淖冰旁白蟛螖子平板车洽博雀鷇人中骐骥荣荂软轮车深闭固拒耍刺儿树林子说话人四果泰山刻石恌易兔月无室详练綫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