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息贲的意思、息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息贲的解释

中医病名。指呼吸急促,气逆上奔的症侯。《素问·阴阳别论》:“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賁者,死不治。”《难经·五六难》:“肺之积,名曰息賁,在右脇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息贲”是一个中医学术语,主要含义如下:

一、基本定义

息贲指肺部积聚病邪,导致呼吸急促、气逆上冲的症候,属于中医“五积病”之一(肺之积)。其名称来源于《难经》,其中“息”指呼吸,“贲”通“奔”,形容气逆急促的状态。

二、典型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1. 体征:右胁下可触及肿块(如倒扣的杯子大小),胸背疼痛;
  2. 呼吸系统:喘息急促、咳嗽、咯血,严重时伴随寒热交替;
  3. 全身症状:呕逆、乏力,长期不愈可能发展为肺痈(类似肺脓肿)。

三、病因与病机

中医认为其发病与:

四、古籍记载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提到“肺脉滑甚为息贲”,《难经·五十四难》详细描述了其症状和病程,认为“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

五、现代对应病症

部分中医文献认为,息贲可能对应现代医学的肺癌或严重肺部结节,但需结合具体临床表现和检查综合判断(注:此观点来自权威性较低的网页,仅供参考)。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中医辨证治疗或现代医学关联病症,建议咨询专业医师,并参考权威医学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息贲》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息贲》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停歇不动”。这个词常用于描述人的行为或心情,表示停止前进或活动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息贲》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心”和“贝”,每个部首对应一笔。所以总共有两画。

来源

《息贲》这个词最早来源于《诗经·复之馋》:“于胥尒艰,息之宜止。”这句诗中的“息之宜止”表达了停下、休息的意思。后来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息贲》。

繁体

《息贲》的繁体字为「息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息贲»这个词的字形与现代有所不同。具体的古代写法可能因时代、地域等原因而有所差异,无法一概而论。

例句

1. 他累得汗流夹背,只能找个地方坐下来,稍作息贲。
2. 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和学习,他需要一段时间的息贲来恢复精力。

组词

1. 休息、停歇、停息、歇息、放松、休憩、暂停。
2. 一贯、连续、持续、不停、前进、运动、活动。

近义词

休息、停歇、停息、歇息、放松、休憩、暂停。

反义词

一贯、连续、持续、不停、前进、运动、活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