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武牢的意思、武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武牢的解释

虎牢关 之简称。 唐 人避 唐高祖 之祖 李虎 讳,改“虎”为“武”。 唐 孟郊 《上河阳李大夫》诗:“ 武牢 鏁天关, 河 桥纽地机。” 唐 雍陶 《河阴新城》诗:“自有此来当 汴口 , 武牢 何用锁风烟。” 唐 柳宗元 《战武牢》诗:“战 武牢 ,动 河 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武牢"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地理双重属性的专有名词,在古籍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指古代著名关隘虎牢关的别称,因避讳制度产生的名称异写。《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目为"唐避李虎讳改虎牢关为武牢关",其地理位置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在河南汜水县西北,周成王时列为东郑要害"。

二、历史沿革 该地名演变包含三个阶段:

  1. 西周时期始称"制邑",属郑国要塞
  2. 秦代设关后改称"虎牢",取"周穆王牢虎之地"典故
  3. 唐代为避太祖李虎名讳,天宝三年(744年)诏令改称"武牢关",宋以后逐渐恢复旧称

三、文化意义

  1. 军事价值:作为洛阳东部门户,《资治通鉴》评其"峻阪逶迤,自古为戍守处",李世民曾在此取得关键战役胜利
  2. 文学意象:司马光《送峡州陈廉秘丞》有"武牢虽险势可攀",陆游《书愤》作"气吞武牢百万师",均以之喻指险要关隘

文献用例可见于《旧唐书·地理志》:"汜水,隋县。武德四年,分置武牢县",以及《元和郡县志》"武牢山,县东十里"。现代辞书《辞源》(第三版)将之收录为"历史地名类"专条。

网络扩展解释

“武牢”是历史上对“虎牢关”的别称,源于唐代的避讳制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源与避讳背景
    唐代因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的名讳,将“虎”字改为“武”或“兽”。因此,“虎牢关”在唐代文献中常写作“武牢关”,如柳宗元《战武牢》中“战武牢,动河朔”即指此地。

  2. 地理位置与战略意义
    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地处洛阳以东、黄河以南,因地形险要,自古为军事重镇。《穆天子传》记载其原名“虎牢”,因周穆王在此圈养猛虎得名。

  3. 名称演变

    • 唐代前称“虎牢”,唐代改称“武牢”或“兽牢”;
    • 唐以后恢复旧称“虎牢”,但诗词中仍可见“武牢”的用法,如孟郊“武牢鏁天关,河桥纽地机”。

“武牢”是唐代避讳制度下的产物,特指虎牢关,其名称变化反映了古代礼制与历史地理的关联。需注意,现代提及此地时多使用原名“虎牢关”。

别人正在浏览...

安时白幍保险刀鬓眉怖慑槽牙赐諡帝君冬住斗虫对句鄂垣蕃兵愤悱風序忿塞罘罟槀本哽结罛船贵权过楼寒噤河不出图鸿芘讙譊秽俗溷杂简笔涧谷肩任皎皎精记军差局念茅棚腼怍泯棼莫衷一是排律僻峤千章权时雀离日记本肉眼愚眉声朔诗编时平蜀漆四明素祇甜淡提偶网住象约贤路小梅花谐隐